吴雪妹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你在课堂上坐得更端正了,听课听得更专心了,作业的书写又是那么的认真、漂亮,你比以往更爱学习了……”这是我写给小龄的评语,一个入学才半年的小女孩。在我印象中她文文静静的,尽管上课不怎么积极表现自我,但在老师面前一向乖巧、文静。可想不到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却给了我一个大难题——寒假结束后,她不知怎的就闹起了情绪,不愿上课,拒绝上学,让我猝不及防。
怎么拒绝上学呢?刚开始是在学校里不肯回课室上课,说不喜欢上数学课,赖在图书室里。我在一旁劝说,不说回教室还好,一说让她回教室上课,她就露出幽怨、惊恐的神情,死死地抱住柱子,抓着门框,哭闹着不走,唯恐课室里面有洪水猛兽。让她和最喜欢的英语老师(学校的心理老师)谈心,她也不能平复情绪,还拽住老师的头发,硬是不肯进课室。到了第二天更甚,在校门口就已经不愿意进学校了。她爸爸狠心放下她离开,她就开启了她的大嗓门哭闹起来,无论你好说歹说她都不搭理你,嘴里还不停地叫嚷着:我不回去!我不上学!她的脾气还挺大的,我拉她起来,说要送她回教室,她进入了癫狂的状态:手紧紧地抓住校门口的护栏,还撒泼打滚。那震耳欲聋的痛哭声,那眼泪鼻涕横流的模样,那无助哀怨的眼神令人心疼。她痛哭了大半个小时也没停歇,我无计可施,只好让小龄爸爸把她接回家看管了。
这件事让我很郁闷,但不得不着手处理。当小龄不愿意进入课室时,我就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她知晓小龄在校的行为表现,我建议小龄妈妈母女俩好好谈谈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告诉她上学的意义,闹情绪的危害性,希望她理解父母、老师的一番苦心。小龄妈妈很配合我的工作,当天晚上就告诉我与孩子已经谈好了,明天会上学。通话中,我了解到小龄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上小学才接回父母身边读书。孩子平时很黏妈妈,要跟妈妈一起睡觉,一醒来妈妈不在身边都会哭闹,而妈妈的工作忙,照顾孩子的时间不多,中午孩子也是送到补习社的。小龄希望妈妈送她上学,与她一起上课,一直陪伴着她,她是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的。我也与数学老师进行沟通,知道小龄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我马上意识到小龄的问题不但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还在于缺乏自信。第二天,我马上帮小龄调好了位置,让她和她的好朋友小蔓一起坐,并计划着与数学老师共同多关爱这个特殊的孩子。想不到,事件偏离我预想的轨道,在不断升温,当天小龄在校门口就开始哭闹了,连校门口都不愿意踏入,尽管我耐心安抚、温柔拭泪依然徒劳无功。
面对事件的恶化,我苦恼极了,家长更是焦头烂额。我不得不深思,我该怎么办,怎么处理呢?在我彷徨的时候,我翻阅了一些育儿的书籍,并给一位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拨打了电话。这一举动让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拨开了眼前的重重浓雾,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方向。造成一年级孩子逃课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有以下四点:一是孩子缺乏爱,寻求过度关注;二是缺乏安全感,患分离焦虑;三是缺乏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四是缺乏自信心,学习压力大。明显小龄的逃课原因是属第二种类型,她尝试用不上学、哭闹、发脾气这些错误的方式来赢回父母的关爱。小龄的行为让我深刻地领悟到:孩子发脾气时既令人愤怒,又令人尴尬,但它恰恰又是孩子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作为老师、家长要了解她们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目的,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他们不完美,让错误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小龄的行为不算大问题,是心理障碍,处理的方法是针对其需求,合理满足。
再一次拨通小龄妈妈的电话,是约他们夫妻俩到学校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领导参与了我们的谈话,我们一起找出了小龄行为表现的根源,一起研究转变孩子的策略。小龄的父母是后知后觉型父母,他们认真倾听了我们的建议:一是处理好亲子关系。
希望家长抽时间陪伴孩子,陪伴的形式可以是闲聊,聊一聊当天发生的事情,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一起做她喜欢的事情,例如讲讲故事、看看卡通片……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身体锻炼,骑骑车、打打球、跳跳绳……可以与孩子一起去远足,外出旅游等等,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不要让她因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焦虑、无助和被抛弃的感觉。二是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问题。孩子学习上遇到障碍,建议家长多运用瑞士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玩中学,学中玩”这一教育概念。如一年级语文学习,家长可以结合每天教学内容适当地开展一些小游戏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如猜字游戏,让孩子结合字谜、字源演变、动作把字猜出来。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孩子会保持新鲜感,学习亦会变成轻松、快乐的事情,这更助力于孩子顺利回归校园生活。三是处理好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干预、疏导小龄的心理障碍,可以多阅读心理教育书籍,或者寻求各种心理援助,与孩子一起进行心理咨询,寻求更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次交流让忧心忡忡的家长终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们非常配合学校工作,马上利用了双休日带孩子进行了心理咨询,并按照咨询师给的治疗方案,学着改变自己,改变以往的教养方法,对小龄进行了正面教育。
如何让小龄回归校园生活?用哄的方式?试过两次了,完全不见效果。狠狠地批评?这样更会让孩子远离老师,畏惧上学。周一,又是孩子们正常返校的时候,可我眼前又出现了紧握着母亲的手不愿意返校的小龄。不能再让孩子任性了,要纠正孩子用错误的方式引起家长的关注。我决定尝试和善而坚定的教育策略解决难题。首先要让小龄回课室。我跟她父母打了招呼后,微笑着对小龄说:“小龄,你回来了,同学们都想你了,你这个组长要回课室收作业啦!”尽管小龄充满戒备地拒绝我牵她的手,但我直接抱住她往班级走去,无视她的挣扎、哭喊。我紧紧地抱住她以防她摔倒,嘴里不忘温和地对她说:“小龄,不用担心,我们上完课就可以跟爸爸妈妈回家了……”我一边小心地走着一边安抚,把她“顺利地”抱回课室,抱到座位上。同学们很惊讶,惊讶于她的哭闹,惊讶于她拼命地往门口冲去,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我阻止她离开,边拉着她边问同学们:“小龄同学两天没上学了,你们想她了吗?”还没等孩子们回答,就见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又踢又闹想要爬出去,我又重新抱着她回座位。可我一松手,她又像一条泥鳅一样滑走,冲出教室。课室里的同学更是惊呆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向我投来了奇异的目光,有的开始窃窃私语,有的索性走过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抱住小龄对大家说:“同学们,小龄同学在假期里玩得很开心,回到学校不适应,老是不想上学,出现了心理上的疾病。我们要理解她,关心她,帮助她。知道吗?”我知道这节课我不能上课了,于是叫孩子们自习,可以画画,可以看书。我再一次把小龄拉回座位,依然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紧紧地抱着她,不顾她的拼命挣脱,无视她拉扯我的衣服,掀开我的裙子,我任凭她发脾气,一句责备的话语都没有。折腾了几分钟,她累了,也不怎么挣扎了。我轻声问她:“小龄,喝口水吧,看你也累了。”我帮她拧开水杯,她咕噜咕噜喝了大半瓶水。趁着她安静片刻,我又尝试靠近她的心。“小龄,你的辫子凌乱了,老师帮你扎辫子”。她在小声抽噎,没有拒绝我的示好。之后她慢慢恢复平静,我又让她画画,发现她画的猴子画得挺不错的,我毫无吝啬地赞美了她的画。看着她不再抗拒我,不再闹着离开课室,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几天悬在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阴郁的心情一扫而过,随即而来的是胜利在望的喜悦。我降服了这只小野猫,我一时激动,忍不住在她的脸颊上吻了一口,说:“老师真替你高兴,你战胜了心魔,又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后面两节课她没再发生异常,我赶紧与家长联系,希望他们接小龄放学时多给她表扬和鼓励。后来,闹情绪的毛病又重犯二次,我如法炮制,之后就再没有发生过拒绝上课的现象了。之后,她像从没有发生过这事一般,与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一起放学,并且在父母的关注下,成绩越来越稳定了。
收到小龄家长的感谢信息,我的心里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幸福感。我又想起了那个吻,这一首歌:“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吻在我的心上,让我想念你……”是的,一个暖心的吻能帮助孩子感觉到被爱;一个温暖的拥抱能帮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对于一年级新生由于缺乏爱,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课业压力等问题引发的逃课现象,我们要和善而坚定地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我坚信只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像绳索一样相互搂紧,一起发力,他们一定会顺利地回归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