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陵水中学572400
【摘要】当前阶段初中生整体抗挫能力偏低,除了学校、家庭有关之外还与学生自身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为提高学生抗挫能力,教师应营造优良环境,给学生品尝挫折的机会;教给学生释压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抗挫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对策
初中生挫折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且不少心理教育学家已经指出学生在困境中正确面对挫折对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分析初中生抗挫能力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1 初中生抗挫能力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纵观初中生抗挫能力现状可知,绝大部分学生抗挫能力不强,接下来笔者深入分析了初中生抗挫能力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
1.1初中生抗挫能力现状
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需要独自面对很多问题,比较常见的有师生交往问题、学习问题等,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挫折,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以正确、健康的心态面对,不少学生能否悲观消极、甚至是一蹶不振[1]。当前阶段我国至少一半的学生面对挫折时无法积极面对,且感到心烦意乱,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总之,我国初中生整体抗挫能力不强,需要家长、社会和学校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1.2初中生抗挫能力现状形成的原因
初中生抗挫能力不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原因。虽然各大学校均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在升学压力影响下学校仍然将教学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时成绩仍然为重点,不注重培养学生身心素质[2]。二是家庭原因。不少家长给孩子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路线,很少关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家长习惯包办孩子的各项生活起居,孩子自我能力和实践提高的机会显著减轻,无法培养孩子抗挫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此一来孩子很难面对现实生活,若无法得到满足,则容易产生自卑和挫败感,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学生原因。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庇护下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很少有机会面对逆境,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生存能力、生独立精神、生存能力等等。若学生出现这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失问题,则容易导致其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2 初中生抗挫折能力提高对策
要想实现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营造优良环境,给学生品尝挫折的机会
要想实现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目标,很有必要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青少年时期幸福的人都有不幸的成年,这意味着很少遭遇挫折的孩子他们进入社会后很容易因为复杂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感到痛苦。若家长总是给孩子舒适的环境,给其遮风挡雨,无法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很难让孩子独当一面[3]。
因此,教师应给孩子营造独立面对挫折和克服挫折的能力,时其独立自主地成长。首先,让学生体验劳动。教师可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打扫教室卫生、校园卫生等比较简单的劳动,让学生生活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其责任感,激励其逐步得到进步。其次,让学生感受批评。不少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委屈,更害怕教师批评自己孩子,很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做错事时适当批评学生,锻炼学生承受能力,使其得到健康成长。最后,让孩子经历失败。不少孩子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获胜,甚至存在徇私舞弊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失败,比如给孩子定稍微高一点的目标,让其明白胜败乃人生常态,必须克服困难,坚持不放弃,总能获得成功。
2.2教给学生释压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释压方法,这是因为只有释放压力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抗挫能力[4]。第一,自我调节法。不少学生过于好面子,遇到烦恼时全都放在心里,担心别人笑话自己。可见,当前背景下很有必要指导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听音乐、逛街、爬山、运动等等,在适当放松后减轻压力。第二,倾诉法。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年级排名前几,教师和父母都给其寄予厚望,她对自己的要求较高,时刻提醒自己必须考上重点高中。在家长、教师以及自己的压力下她得了考前焦虑症,不仅无法集中精神,而且睡不着吃不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倾诉,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慢慢走出不良的心理,学习成绩快速提高,最终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可见,学会倾诉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克服存在的困难。
2.3将抗挫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教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时应立足思想政治课程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展览、讲座、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抗挫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5]。并在学生出现情绪波动、遇到困难时积极与其沟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合理利用社会实践使其身心愉悦,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提升其抗挫折能力。比如学校应积极打造“心理健康智能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遇到挫折时可随时通过该平台咨询。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这一阶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作用和意义。在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其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但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抗挫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离不开多方共同努力和配合,这是提高培养学生抗挫能力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天梅, 卢婷婷. 汉藏彝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10):1-7.
[2]张婉宁.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缺失问题及培养对策分析[J]. 好家长, 2019(7):59-60.
[3]李婕. 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对策和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18):61-61.
[4]朱浩男. 浅谈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2):232-233.
[5]杨晶晶.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探析[J].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1):26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