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越 瞿诺宁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北辰区300133
摘 要: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地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前往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期间,习总书记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新要求。多年来,河北省阜平县作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根据自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开展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备极高的代表性。本文将分析阜平县开展多种产业扶贫的条件和举措以及乡村振兴视域下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以期为新时代产业脱贫、文化脱贫、精准扶贫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借鉴。
关键词:阜平县;产业融合;精准扶贫
一、基于当地区域要素的阜平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分析
(一)阜平县区域地理条件分析
阜平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全境为山地,种植区海拔高度在200-1700米之间。境内主要有大沙河、胭脂河2条河流,终年不断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达河北省8.3倍、全国4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6℃,无霜期年平均225天,昼夜温差大。土地总面积249396.95公顷,其中山场面积21.8万公顷,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7%,耕地14562.39公顷,占5.84%;林草地65497.44公顷,占26.26%,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47.71%,植被覆盖率高达80%以上。境内已发现优质无烟煤、辉绿岩、闪长岩、铁等矿产资源。全县总人口23.04万,境内有保阜高速和西阜高速过境。
(二)基于当地区域要素的第一产业扶贫分析
从自然要素来说:阜平县起伏较大的地势和以山地为主的地形虽不利于开展大规模耕种粮食作物,但却为林木生长创造了优良的地形环境。同时,当地具备丰富的水资源且人为污染极小,适宜的气温、降水以及较长的无霜期也为阜平县发展林果业及多种特色种植业奠定了基础。全县超过40%的森林覆盖率产生了大量的天然林木资源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自然沉积,土壤天然有机质含量丰富。同时,当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核桃、大枣、桃、李子、板栗等林果业作物的有机质积累,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的,这些条件极有利于优质香菇、银耳、木耳等食用菌乃至灵芝等名贵菌类的培育。综上分析,阜平县具备优良的区域地理条件以发展桃子、核桃、大枣、板栗等林果业以及木耳、香菇等各类食用菌产业,大大改变当地过去以玉米、土豆等为主的农业作物结构、极大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助力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从社会要素来说:阜平县地处保定市西部,西接山西,东瞰华北平原,是东中部相接的桥头堡,位于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内,便于接纳、吸引外来先进技术、人才、投资及产业转移。长年的贫困、产业欠发达以及天然的地理环境限制使得当地存在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且当地拥有丰富的矿产、林木等自然资源,具备承接外来多种产业转移的基础。多年来,阜平人民坚决贯彻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以“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的精神投身脱贫攻坚、产业致富,县委县政府制定多项扶贫政策、落实财政支持、引入优秀人才,因地制宜地孵化了多项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就:制定了“一核四带、百园覆盖”的五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打响了“老乡菇”食用菌产业的品牌,从山沟走向全国市场,成为全县六大富民产业之首,覆盖群众超过1.5万户,直接带动增收3亿元;加快阜平林果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现共有大枣、核桃、苹果、板栗等13个果树树种,种植面积超过6万余亩。2018年,阜平丰产果园亩均增收达万元以上,当地农民通过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经营果园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全县共有6804户贫困户总计21187人因此实现了稳定脱贫。综上分析,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阜平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因地制宜、产业致富,发展出以食用菌、林果业等为代表的高附加值现代生态农业,成功实现了优良区位要素向脱贫攻坚、产业致富的量化和转变,取得了彻底改变全县面貌的伟大成就。
(三)基于当地区域要素的第二产业扶贫分析
阜平县境内已探明煤、辉绿岩、闪长岩、铁、金、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开发矿种6种,固体矿石产量超过0.08亿吨,总产值达5.2亿元以上。此外,阜平县开发了服务于当地优质林果、食用菌产销的包装、加工产业链和仓储物流中心,目前已经产出水果软罐头、自热锁鲜罐头、鲜榨果汁等产品并投入市场。阜平县政府还建立了专业的电商中心以供进一步契合电商产业发展窗口,拓宽销路、打开市场。
二、基于阜平县红色文化资源的第三产业开发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现阶段于乡村振兴视域下,从全方位展示红色文化资源并运用现代科技助力其传播与创新,挖掘当地特色物产红色底蕴,助力阜平县文化软实力提升,助推当地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弘扬优秀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推进阜平县开发红色文旅资源,利用当地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遍布全县的文旅资源
阜平县对于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当地最为著名的红色遗迹当属城南庄革命纪念馆。与此同时,晋察冀革命军区纪念馆也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当地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抓住河北省授予龙泉关镇“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的契机,建设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连片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的旅游发展项目。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天生桥景区景观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基础条件、人文环境提档升级正加紧推进。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悠久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体验。
(二)与时俱进的阜平红色精神
在当前,阜平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继承了优秀革命精神中的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元素,还结合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命题。国家领导人在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慰问群众期间,曾留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动人誓言与精神支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阜平县不仅交上了一份令国人满意的答卷,其红色革命文化也在新时代的振兴中闪耀着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
(三)阜平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研究
首先,可选择利用现代科技助力红色文化宣传形式创新。重点注重开发其他自媒体平台,在宣传阜平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自媒体平台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同时还应鼓励当地居民拍视频记录身边的美丽阜平,营造“全民拍视频” 的良好氛围。这不仅能使当地资源得到有效宣传,而且可以调动群众参与红色资源宣传的积极性。
其次,挖掘红色文化载体,利用特色文创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针对游客对文旅纪念品的需求,形成游览-购物一体化产业链条。可将阜平县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本地特色农作物、红色文创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载体,实现红色文化与特色物产嫁接;也可 开发文创产品,将红色文化与实用器具结合。采用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还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最后,可打造特色享游,实现文旅融合。开展旅游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阜平县是文化名城,习总书记曾到阜平县实地考察,给予了深切关注,因此可在阜平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宣传,提升红旅文化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借助现代技术和媒体途径挖掘自身文化价值。还要实现旅游资源整体的统一配置,打造全域旅游,以阜平产业和文化特色为主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特色采摘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构建红色旅游、自然景观与人文体验融为一体的旅游格局。
三、结语: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是关键,阜平县以其独特的产业特色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阜平县作为晋察冀革命老区,在当前有着至关重要的爱国教育意义。对待红色文化资源,我们不仅要心生敬畏,还应运用所学,助其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软硬实力发挥积极效能。经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基础,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阜平县开展多种产业扶贫的条件及举措、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能够对提升阜平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