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兰
鄂尔多斯市委党校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摘要: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发表拙见,如需要检查好、执行好,需要善待少数民族,在民族问题上需要多提融合、少提融合等。总结归纳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少数民族;路径;方向;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在坚持本真、本色的基础上,中西结合,以我为主,与时俱进,综合创新,这才是我们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应该坚持的路径和方向。
一、中国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必须检查落实好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里,用这样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来处理民族问题,化解民族矛盾,无论是相对于国外还是相对于中国过去的历史,都堪称是成功的范例。或者说,新中国在解决纷繁复杂的国内民族问题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是较为成功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能够持续高效地增长,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能够快速地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不抱偏见或成见的话,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这一切,又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关系和谐、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历史见证。像一些国家,只注重发展该国的主体民族的经济和文化,而对非主体民族却采取了“边缘化”的做法。中国则相反,不仅要求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而且还对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采取特殊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民族政策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实现了各民族发展的权利。而与之相比,一些其他国家则是只注重主体民族,而忽视少数民族的文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使之处于整个社会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能如此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也只有新中国的少数民族能够享有如此多的权利甚至“优惠”和“照顾”。我们在充分肯定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正确性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的民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确也存在着“问题”,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问题是各民族自治地方在执行民族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有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尚未完全落到实处;有些民族政策尚未得到及时的调整;有的地方对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个别轻视、忽视或歧视的现象;民众中历史上业已存在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偏见现象犹存;全国范围的“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呼声已越来越弱;我国先后出台的各种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权利得不到一些少数民族的正确理解,社会上对少数民族的不友好现象仍然存在;对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在贯彻执行民族政策过程中的具体做法缺乏定期检查和有效监督;对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的调控机制;等等。另外,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活动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造成了很深的负面影响,既需要我们长时间来进行修复,更需要我们继续坚持既有的民族政策,并不断进行调适、补充、修订和完善,不断提出消除民族隔阂、化解民族矛盾、增进民族团结的新举措。
二、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性建议
1.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1)坚定不移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我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与指导地位。尽管有极个别学者对此有过质疑,但却丝毫不能动摇这一始终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现实。(2)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应包括十二个方面,就是对我国民族理论学术界长期所讨论的学术成果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最新表达,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3)我国长期以来所开展的民族工作及其实践,为我国民族理论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包括语言调查及其五套丛书的编写与出版,民族区域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实施,民族团结月活动的持续进行,少数民族文艺体育活动的定期举行,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4)为了推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国几代学者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艰辛努力,围绕民族与民族问题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苦苦求索,精心思考,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这些学术成果对进一步指导民族工作、深化民族理论研究,无疑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我国民族问题理论研究的机构和力量有弱化的趋势。(2)我国民族问题理论研究有滞后的现象,有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态势。(3)对我国学术界出现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关注不及时,参与讨论度不高,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有集体失声的情况。如有个别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及其政策进行了颠覆性的评价,与中央高度肯定的现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唱反调”,居然在很长时期内没有人站出来与之商榷,这应该说是极不正常的现象。(4)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民族理论学界对国内民族问题关注较多,对国外民族问题关注较少,因而在国际学术界即国际学术舞台上失去了较多的或应有的话语权。
3.对策性建议。(1)应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整合资源与力量,制订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鉴于民族问题在我国民族工作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的极端重要性,应抓紧培养一批立场坚定、视野开阔,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学研究队伍中去,为推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积聚人才优势。(3)对学术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应组织力量,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攻关,进行必要的辨析,给出明晰的研究结论和准确的学术判断,防止谬误流传,搞乱人们的思想。(4)对一些学术立场坚定、学术功底深厚、视野开阔、有培养前途的学者,应从政府层面出资支持他们出国留学或访学,为他们的国际交流提供平台,增加我国民族理论学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总的来说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民族理论学界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只能是点到为止、浅尝辄止。但总起来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发展道路,学习西方国家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先进成果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我们决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丢弃自己的本色。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中国的民情相结合,在坚持本真、本色的基础上,中西结合,以我为主,与时俱进,综合创新,这才是我们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应该坚持的路径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新宇.浅谈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应坚持的路径和方向.2020.
〔2〕赵秀丽,关于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应坚持的路径和方向探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