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宇 刘云清 吕超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的创新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上。国务院办公厅在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的政策要求,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应该致力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1.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1.1 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严格,想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必须要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专业基地,更要重视教育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更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1]。
1.2 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突显出重要作用,使得各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引入,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有效推进行业发展与进步。智能机器人作为一门涉及多专业多领域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则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1.3 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虽然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随着与美国挑起的在高科技领域日愈剧烈的技术和贸易摩擦,我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内生方式提高科技竞争力,因此,在高校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智能机器人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增加高校教育的创新性,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有效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带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2]。
2 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性的认识不高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中,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均存在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有的高等院校虽然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增设了智能机器人相关的教学设施设备,但是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并没有将该场所的价值有效发挥出来,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教学流于形式等不利因素都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还没有提前对该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仍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创新创业的教学,没有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系统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与发展,甚至丧失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非常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3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内容不够丰富
通过资料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都有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情况。
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听讲座、举办相关竞赛以及写报告之类的理论阶段,而对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总是被忽视。事实上,仅有创新理念是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来看,创新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与创新思维严重相悖,阻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3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措施
3.1 创建“智能机器人”教育体系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重视智能机器人教学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基于此,高等院校可以在校园内部创建“智能机器人”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让学生适应“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教师要将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并增设教育评判与考核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最后,重视教育团队的建设,增强师资队伍的凝聚力与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3]。
3.2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方法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重点考虑的因素就是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与枷锁,迎合当下时代发展需求[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智能机器人学科不同的课程特点,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在课程设计时,要注意设计的项目与任务和智能机器人相关课程知识的关联性。同时,也可以根据以企业生产制造实际案例来对任务或项目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市场最新案例。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来为创业提供服务,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3.3 加强师资队伍及创业基地的建设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通常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创新意识培训,同时还要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能够将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质的飞跃。同时还要重视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智能机器人涉及多方面的关键技术,一名本科生在4年的有限时间中难以精通机器人的各个技术领域,可以考虑大学前3年进行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课教育,后面1年采用定向培养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多个不同的领域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能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项目依托一维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探索为目标,以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项目已完成对相关教师的重点培训,,同时完善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已经具备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基础。相信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创新型、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有效助推我国科技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雪,陈成,贾双林.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商论,2021 (1):186-187.
[2] 梁卿.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概念基础: 反思与回归[J].职教通讯,2019(7): 1-6.
[3]谢桥.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3) : 36-37.
[4]王帅,吴成东,贾子熙,王斐.面向新工科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52-54.
[5]郭金妹,陈磊,汪赛.基于OBE理念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 38-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