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段开放式生态作文课堂策略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李倩
[导读] 本文以开发性生态为视角研究小学中年段的写作课堂,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介绍了三种写作教学的策略,以及所达到的效果。
        李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本文以开发性生态为视角研究小学中年段的写作课堂,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介绍了三种写作教学的策略,以及所达到的效果。教无定法,希望通过本文探讨能引起更多对小学开放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关注。
        作文教学一直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 更是一个难点,目前,小学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学生普遍存在写作热情不高,写作素材少,无法着手现象,主要是中年段学生刚刚从“说”到“写”的转变过渡,缺乏写作技巧,阅读和积累少导致用词造句的运用能力弱,生活经验缺乏,情感体验缺乏,甚至内容严重脱离生活现实,创作出的作文真实性低,缺乏真情实感,种种问题造成学生对写作可能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同时,教师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存在着“高耗低效”的严重情况,因此创新作文课堂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以开发性生态为视角研究小学中年段的写作课堂。
        “生态系统是一个真实不妄的自然整体,是某种高于其有机个体成员的组织,是一个呈现着美丽、稳定和完整的生命共同体”①。 小学科学生态课堂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课堂是一种独有的生态,课堂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双重属性”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有自身发展的整体性,他们都是个体的的整体性,师生之间是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和谐关系,课堂以学生、经验和活动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交流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此外,小学科学生态课堂还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尊重、多元互动、和谐相处。以下是我针对小学中年级,开展开放性生态作文课堂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
        一、 挖掘教材,教方法,进行“片段式写作”,提升学生学会品读,观察,模仿,将积累转化到运用的能力
        “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 ”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夹缠不清了”。因此老师有针对性的让小学中年段学生进行片段式的写作训练,对人、事、物、景的某个部分进行指导和练习很有必要,使得学生在具体生动地描写全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必然会很好的改善学生在作文中泛泛而谈的情况。但是,“片段式写作”不是脱离教材而独出心裁,而是依据教材里的内容,挖掘教材中可以塑造的片段,从而让学生先品读,后模仿。“片段式写作”的具体训练形式包括:扩写、改写、补写、续写、仿写、读后感和评论等;具体训练内容包括: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
        笔者在教《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节选了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姿态的部分,先让孩子们自主品读,作者先写什么姿态,最后再写什么姿态?作者是如何把荷花的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美”在哪里?等。让孩子们通过对文章的片段描写荷花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一系列的准备就是为了后续能让孩子更好地完成描写一种植物的习作。之后,我布置孩子利用周末时间去青秀山观察郁金香,可以通过拍照,绘画,文字等方式记录下郁金香样子是怎样的?有几种姿态?每一种姿态给你什么感受?你能用什么方法去将它描写生动?孩子们很开心地带着任务去青秀山观察花,回来之后,我自己也买了-束郁金香放在讲台,先让孩子门观察郁金香的样子,活生生的郁金香摆在面前,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再加上大胆的想象,很轻松的把郁金香的样子描写出来,接着,我指导孩子们对花姿态的描写,先让孩子将孩子你一一言我一语,欢乐的课堂里,学生仿佛一朵朵盛开的郁金香,展示着自己。学生从仿写素材中学习到的各种写作知识及表达方法,都可在写作练习中加以运用。仿写就是仿写某些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初学者写作从仿写开始,进一步懂得写作方法以及规范,是一条写作的捷径③。最后,一节课下来,学生将郁金香描写得非常美丽生动,甚至还写出了不少童趣。
        二、先“画”再“写”,丰富心中所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逐步完善自主创造的能力
        很多孩子在作文课堂上,迟迟不肯下笔,甚至一堂课下来,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能写什么?往往就将时间浪费在选择写作素材上,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往往缺少观察和积累,虽然他们缺少留心观察,缺少读书积累,但是,我发现他们其实内心很有想象力,如果给他们一个具体的东西,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描写出来。《课标》的实施建议也进一步提出:“?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④。面对一些比较大的主题作文,我会采用先“画”,后“写”的创意表达方法,让孩子先通过绘画,再引导孩子用自由表达画中内容,逐渐培养孩子自主创造的能力。
比如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五单元,写一篇乡村为主题的作文,对于很多城市的孩子来说乡村是个陌生的地方,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更是脱离现实,失去真情实感。

看到很多孩子无从下手,于是,在作文课上,鉴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先让孩子观察课文描写顺序,发现作者先从前门到后院,再到房子旁边的小溪等地方,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描写,让孩子明白写作文必须要有- -定顺序的描写,接下来,我给孩子们看一一些关于乡村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乡村里都有什么?通过观察后表述,孩子们一下子就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屋后稻田,可以写前门的小溪,可以写鸡鸭鹅,可以写果树等等,接着,趁着孩子高涨的热情,我发给他们图画纸,让他们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房子,比一比谁的乡下小院子更加美,孩子们非常开心地进行绘画,其实在他们的绘画中,他们刚才口中那些素材更深入到他们脑中,在绘制院子中,写作的顺序一下子就清楚了。画了一节课后,我挑选了几个孩子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其他孩子点评,这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作文草稿修改的过程。最后,再进入到真正创作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用心创作,笔尖有力,因为心有所想。
        三、观察生活,亲身实践,互相合作,行于文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写作时机,丰富文中情感流露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实践是真情流露的关键。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捕捉写作时机,丰富文中情感流露,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笔者在教三年级的一个主题作文《我学会了》,对于这个作文很多孩子会写,但是都是泛泛而谈,没有抓住作文中一个关键的内容“学",临近中秋节,我利用这次聚会,在班级里搞了一个活动:制作月饼,月饼很多孩子都吃过,但是要做出来, 孩子们还是得需要学。于是我让家长请了专门制作月饼的老师来教孩子们制作月饼,老师- -边传授制作过程,我要一遍让孩子起来回答如何衔接步骤,用上关联词,分别请几个孩子在讲台。上进行每一个步骤的讲解,底下的孩子听得非常认真,生怕待会自己会做错,看得一丝不苟,生怕错漏-一个环节,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实践而得来的,所以感受特别深刻,接下来让孩子们亲自制作,很多孩子因为力度拿捏不好,导致前面几个月饼制作失败,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一样东西从失败到成功的心里过程,写出来的文章更有感情。有了这次活动为实践基础,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在描写学的过程中生动具体,感情真情流露。
        又比如,笔者在教四年级上学的一篇观察作文时,也是采用了先观察,实践,后行于文。观察作文和观察日记有所不同,观察日记是一个连续性的几天观察,而观察作文不是,所以很多孩子就开始犯难了,观察什么好呢?观察什么才能写够这么多字呢?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观察最平常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胖大海。课堂前,我就让孩子们回家买胖大海,观察它没有泡的样子,气味,味道,你可以用手捏,用嘴巴尝,用任何你可以使用的方法去观察它,然后用热水去泡,这个过程用文字记录它变化的过程,并且记录时间,这个自主观察的时间里,孩子们一边快乐地享受着观察胖大海的变化,一边积极地记录它的变化,纷纷给我发来照片,第二天的写作课上,我也分享了自己通过照片记录下来的胖大海的样子,分别让孩子们说一说每一次变化样子都有什么不同?你能用不同的修辞方法说得生动具体有趣吗?有的孩子说:胖大海裂开了肚子,露出一条条丝带样的东西。还有的孩子说:胖大海就像一条小金鱼游来游去,非常悠闲......孩子们纷纷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尽情的描述着,这样的倾听描述和积累素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生态课堂中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更加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个性、兴趣、意见和创造能力的尊重;更加强调学生活动的时间,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⑤。
        这种互相合作的孩子们将自己看到的,思考的,想象的,表达的顺序,创作的思路分享给其他孩子,使其他孩子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合作。只有这样,一个和谐、共生的课堂才能真正构建起来。这篇作文写下来,孩子们非常轻松地应对,而且文字流畅优美,描写非常生动有趣,无不体现了孩子们一个童真的思想世界。
        开放式生态作文课堂强调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的趣味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把生活引入课堂,融入语文,融入作文,实现语文的生活化。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笔者在教三年级学生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负老师“教学育人”的初心,但要真正高质量的开展开放式生态作文课堂,需要老师的真情付出,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具有使命和担当精神。
        参考文献
        ①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05):17-22
        ②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③傅春生.模仿写作手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22-23.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⑤姜岩.浅析合作学习的优势[J].当代教育科学,2005,(17):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