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美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黄颖
[导读]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美术教育已成为各科教育中最具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学科。
        黄颖
        北京市昌平区亭自庄学校  北京邮编:102202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美术教育已成为各科教育中最具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多注重基础技能的传授,轻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思维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启发,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创新来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成为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课程;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美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美育愈来愈被大家关注,学校中的美育正逐渐从边缘化走向日常教学。美育与德、智、体、劳育有着同样的价值,它们之间各具特色且互补。尽管如此,目前许多学校的美育课程在设置与实施上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准确把握美育的内涵、揭示美育课程的设置原则、分析美育课程的实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 主要问题
        1.1 教师专业有待提升
        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是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因素,要想增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需要学校积极建立组织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但是纵观现阶段美术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并非美术专业毕业,在开展授课活动时,只是依据教材大纲进行机械式的传递,对于很多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在教学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对于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吸收理解及运用力还有待提升,在课上,也疏于对先进教学设备进行灵活使用。这些问题的出现,会致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效率大大降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会出现很多阻碍。
        1.2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单一滞后的问题
        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很多小学院校已经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只是在课堂中枯燥地讲解美术理论知识,或者是一味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反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能力培养。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快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非常大。
        1.3 忽视全面发展
        作为学生人生启蒙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往往只看重学生的考试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认为艺术对学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们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学生的主修课上。其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真正掌握美术学习的方式与技巧。思维过于传统,不够灵活。
2 解决的策略、方法
        2.1 制度建设方面
        通过分析影响美育质量的因素,了解到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要提高美育质量,一方面必须依靠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还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真正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 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成果提炼机制。中小学要加快推进美育教学模式改革,设立美育教学成果奖,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建立相应的美育教学成果培育、提炼机制开发并优化整合多项美育课程数字教育资源。要构建美育发展机制,创新学校面向全校师生的美育新格局。 联系社区、专业团体联合开发美育课程,创新美育工作思路与方法,构建符合校情的美育创新发展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紧贴国际美育教育发展动向,制定高素质美育教师人才培养目标,整合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资源,构建学校美育创新、活力的新格局。要建立艺术展演机制,形成多元发展和谐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校要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参与的艺术展演机制,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展示机会。加强学校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工作,定期遴选和推动优秀的学生艺术团参与区域演出活动。
        2.2 基础技能与扩展训练相结合
        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美术基础就好比一幢大楼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的越稳越扎实,这座艺术大楼才会高耸入云。美术基础包括线条能力、型准能力、色彩能力、光影能力和构图透视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知识点与技能要领一一传授给学生。只有这些基本技能掌握熟练,才能在未来的拓展训练中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当学生已经逐步掌握美术基础时,教师一定要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美术相关知识的拓展训练。这些绝不仅仅来源于我们的课本,而是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使学生打开艺术的大门,提升自身的眼界,将所学到的美术基础技能与拓展到的知识相结合,从而使美术的技巧训练与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完美结合。
        2.3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艺术创作不仅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更是一种方式。它可以用书面语或非书面语表达他们的经历。艺术任务给学生提供的经验是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艺术作品是表达个人特性的一种方式,艺术创作体现的技术和力量,清楚地显示了每个人运用各自独特方式表达所想、所感和所理解的内容。艺术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侧重艺术创作,因为艺术创作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的,而且它将作为一种经验贯穿学生整个人生。艺术创作是所有学生艺术教育的中心,在低年级时它是最主要的形式,通过艺术创作,学生能流利地讲故事,联系体验、幻想、交流信息、表达感情,并给想法赋予具体的形象。儿童从中学到怎样观察、回忆、感觉,寻找联系,制造机会,选择接受或拒绝、回应、评价和决定。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思维和独特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天性。在美术的课堂中是思维与灵感之间的相互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打破传统美术课堂中的沉闷,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这一过程。
        2.4 效果保障与评价方面
        1.完善学生美育评价机制,促进美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中小学应建立相应的美育学科测试机制,将测试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学校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运用信息化的评价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2.要完善教师岗位评价机制,充分激发美育教师活力。美育学科检测结果纳入学校对美育教师的评价机制之中,同时制定鼓励教师指导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美育展演活动获奖的奖励办法,激发美育教师的活力。3.要完善美育教育监督制度,保障美育课程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帮助显而易见。改变传统的观念,引导学生占据课堂中的主动权。创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宗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晓明.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兴趣的培养[J].农家参谋,2020(16):182.
[2] 张希.美国当代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标准与实施现状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 000(005):23-28.
[3] 任为新.“聚合概念”与中小学美育改革[J].美育学刊,2019,10(3):1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