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霞
英德市第七小学
一、前言
识谱是学生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必备基础和重要手段。新课标明确要求了小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要有识谱唱谱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必备素养。虽然识谱任务很重要,但小学生在学习时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坚持,很少有学生对识谱感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采用合理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谱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低年段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识谱教学理念陈旧,识谱教学方式单一
就当下的小学低年段音乐教育而言,音乐教师普遍存在教育理念陈旧、滞后现象,对培养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学生的识谱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低年段学生年纪小,识谱的作用性不大,忽视了识谱教学,将教学比重放在了演唱教学之中。与此同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举个例子来说,音乐教师课前没有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他们大部分进校前没有经过音乐素质方面的学习,音乐识谱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学生对歌唱的理解就是“把词唱出来就行了”,识谱能力差,基本处于不会唱、唱不好、只会模唱的阶段,但教师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在音乐教学设计的选择方面多选用既定的教学材料,“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受挫,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要求。
(二)未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认知度不足
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识谱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识谱教学包含了:视觉反应(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听觉反应(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动作反应(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上述三个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再则,音准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结合实际来看,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未能遵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过于急于求成,导致小学生对识谱的理解水平薄弱,无法完成课堂教育的任务,不利于小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效提升,识谱教学内容无法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
(三)识谱教学的扩展性不足,局限于机械的识谱学习
现在的识谱教学过多的注重理论性和知识性,而且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堂,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手号练习”、“视唱练习”、“读谱训练”,有时甚至整一节课都在让学生练习识谱,这种把音乐技能训练当成音乐素养培养,没有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延伸的教学模式是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多样性的,亦无法从音乐中受到启发,严重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本质,违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种低效的识谱教学现状。
三、小学低年段学生识谱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识谱教学内容不应拘于认识音符的音名和唱名,让学生真正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新课标对识谱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音乐知识融入到音乐实践中。所以,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和识谱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针对性训练,增强学生的识谱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到多样化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会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小学低年段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但理解力差,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做到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生认识音符时,可结合柯达伊手号给音符编儿歌的方法进行教授,让低年级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做到“玩中学”;亦可创设游戏让学生轻松地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学生的识谱兴趣自然会大大提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提升学生个体核心素养
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识谱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要在提升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夯实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的,而且“识谱只有为唱服务、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服务才是有效的”。因此,要在识谱教学中要通过节奏、器乐、手势、多媒体的有效方法开展,从加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听觉能力、准确歌唱的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使得小学生的识谱能力获得有效提高,从而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得到良好培养,最终达成新课标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目标。
(四)分层、分材施教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每个学生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理解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各种差异。面对个体差异,要提高识谱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识谱教学中有必要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常用有效途径:
1.同级分层,灵活教学。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节奏、音准、听觉能力、音乐创编能力等方面去评判,根据学生的状况制定教学内容。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同一节课不同的识谱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满足了不同班级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从而使同一个年级但不同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能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都能学有所获。
2.同一班级,分步达成。即使实行“同级分层”教学后,在同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仍有差别。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识谱教学中既要有统一的要求,也要不同深度的分步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最终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
(五)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有效提高识谱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培养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开始。
1.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教师要主动学习有关识谱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识谱教学经验和方法,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专业素质。
2.要为教师的创设专业发展平台。可通过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构、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互相随堂听课等方式提升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学校需将音乐教研活动提上日程,比如开展识谱教学的课题研究,通过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中,促使所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并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识谱教学落到实处,增强有效性。同时,也可以组织识谱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如何在低年级进行识谱教学”、“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识谱教学策略”、“集体识谱对孩子当前发展及长远发展到底价值有多大?”等多个话题展开,促使老师的教育思想都得到升华,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形成有效识谱教学的办法。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为了使低年段学生的识谱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应用多样化的识谱教学方式,针对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课堂实践的灵活性和多元化等等,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团材施教,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综合素质,真正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刘亚君.浅谈小学音乐中的识谱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01)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
[4] 杨立梅.识谱教学要服从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J].中国音乐教育,2002(01)
[5]张群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识谱能力[J].《速读(上旬)》.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