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十二年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尹德新 于进 刘纪香 郭焕丽
[导读] 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尹德新 于进 刘纪香 郭焕丽
        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潍坊,261041
        [摘 要] 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此,构建适合核心素养落地的课程体系,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项目。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研究,对丰富课程内涵的基本路径,打破学科分立、实现不同领域的沟通与联系, 加强领域与学科的沟通与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十二年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目的、方法合初步成果展开研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十二年课程一体化  大单元整体学习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制定十二年一体化课程对应学段课程的实施策略。
        各学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制定总课程指导纲要及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之间的课程衔接、学段衔接、课程设置,寻找减轻课业负担,丰富课程内涵的基本路径。打破学科分立、实现不同领域的沟通与联系, 加强领域与学科的沟通与联系,设置主题性融入课程推行课程统整。构建微观层面的课程整合,与学校、学段层面规划宏观的课程整合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案,并对课程管理和整体设计做出具体规定和实践。
        2.研究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
        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系统梳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理清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逻辑结构、价值意义结构,并以此为主线,建构更加清晰的各学段学科育人目标,生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
        3.重整构建符合各学段个性心理发展的个性化课程。
        研究教材,对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教材进行分析,整合现有的各种版本教材,从中梳理、提取整合的主线,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梳理构建。研究学生,充分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充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整合。
        4.课程整合系列理论、方法、策略的研究。
        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整合范式,研究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基本内容,指导课程整合研究。构建组织方式方面的主题整合 (超学科) ,学科内整合(如“大语文”) 以及跨学科整合,与课程层级方面的包括校本、地方、国家课程整合一体化整合范式。
二、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研究解决的问题
        现行课程设计孤立,课程结构衔接不良,缺少整体目标与整体构架。有的不同学段的课程被人为的割裂开来,成为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教学方块,而不是一个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以贯之的完整的学科教育系统。有的各个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与学习领域存在着交叉、分散、重复、割裂等问题,同学科知识体系不明晰,断层,学科间个别内容因知识水平层次导致有冲突。这就导致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内容的脱节、学习观念的脱节甚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等,最终导致学生被考试绑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的顺承与延续。
        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研究旨在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十二年一体化课程的育人目标、课程目标及课程指导纲要,编制适合学生使用的校本化的学习方案。

在现有各学段学科课程研究的基础上,贯通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的学科课程,并融合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内容,渗透更新当下先进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多元文化,为国家课程改革提供整合研究案例和范式。
三、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研究探索
        我们学校是小学、初中九年一体化学校,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实验校,借助271教育集团优势,一直参与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体系研究。我们在271集团课程整合的基础上重构了12年的大单元课程学习内容,编制了适合各学段学生使用的校本化学习方案(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文本)和课堂实施策略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1.梳理出我们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大概念,整合所有资源,突出学习内容的整体性、过程性、增值性、挑战性;将知识理解、应用、创造和学科本质、教育本质、教育价值意义逻辑到一起进行重构;大开大合,大开,一定要打破原来的思维,突破原有知识束缚,开放到位。大合,按照事物本质和学生学习实际重新整合,引领学生结构化思维到位;跟学生的学习经验、已有认知、生活场景、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紧密链接在一起进行重构。
        2.各学科校本化学习方案  
        重构大单元;并编制了适合各学段学生使用的校本化学习方案和课堂实施策略设计。
        3.创新课堂实施策略——大单元整体学习学习模式。
课程的研究成果要落脚在课堂上实现,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就大单元整体学习如何在课堂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确定了大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的课堂模式。我们认为,大单元整体学习是从核心价值出发,紧紧围绕学科大概念,通过整体感知、探究建构、应用迁移、重构拓展四个学习阶段,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学科知识与逻辑、结构与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循环往复的对话、批判、应用、生成的整体认知过程。    
        大单元整体学习以“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迁移提升”为特点,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大概念构建的整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让真实学习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生。
在大单元整体学习四个阶段的定位
        第一:整体感知。学生通过信息加工,自主建构单元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形成本单元整体性知识框架。
        第二:探究建构。探究清楚知识与已有认知经验、能力、生活的必然联系,建构单元内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建构思维路径。
        第三:应用迁移。结合探究建构成果,创新应用,解决问题,并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生成新知。
        第四:重构拓展。生成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逻辑结构和价值意义结构,完成清晰课程大概念的最终建构,拓展创新。
        通过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 学生的学习不再碎片化,有了独立、创造的深度思维,更加整体性;有了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了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自主性、自发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得到最大限度激发;最近发展区和高阶思维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对话、合作式学习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2]程菊.重构学习单元,促进核心素养落地[J].北京:基础教育课程,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