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伟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 050899
摘要:增材制造技术也可以将其称之为3D打印技术,进行这一课程教学时,对分课堂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针对资源进行有效归纳与整合,也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与团队意识。转变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
关键词:增材制造技术;对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当前增材制造技术在社会中的运用比较广泛,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有所增强,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对分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够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进行学习与思考,有利于学生技术与能力的发展[1]。
一、增材制造技术课程当前教学现状
首先,部分学校在讲授这一技术时,仅仅设置了增材制造技术、正向建模、增材制造设备方面的维护与操作等课程,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仅能够进行设备简单操作与基本维护,但是多数企业这方面人才需求并不大,因此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就业压力比较大[2]。其次,学生能力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增材制造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专业知识, 也需具有跨学科能力,如制作正畸牙套中,需学生具有医学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最后,很多学校在进行增材制造技术课程设置时,未能体现出合理性与系统性。在课程难度较大情况下,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会受到不良影响,降低学习效果。上述问题的出现,会对学生深入学习和发展产生较大不良影响,需教学中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作出科学调整。
二、对分课堂教学运用于增材制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对分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度和配合度比较高,整体反应良好。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明显提升。多数学生都能比较认真的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包,并实现创新学习,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挥[3]。并且通过信息化方式的运用,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参考资源,同时也能运用信息化手段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实时监控。
三、增材制造技术课程对分课堂教学重点
(一)课前突破
课程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需在教学平台中对课程资源进行推送,并将预习任务发布出来,进而学生将预习任务完成。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查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找出教学重难点。从教学方式上来讲,原本讲授型逐渐向自主学习发展[4]。学生思考时需针对预习当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讲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运用平台时,可以运用随机方式让学生回答出现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提升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可能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清晰梳理。如模型摆放会对支撑材料、打印精度、打印强度以及成型时间产生的影响。
(二)课中对分
课堂教学中,每个小组可以给出八分钟时间组织小组方案,然后由小组发言人进行分享,进行分享时,可以直接对打印方案进行模拟,进而将各个方案具有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如针对小木屋打印这一问题,小组之间可能针对要不要将支撑加入进来问题进行讨论,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零件是否需要进行支撑与零件形状之间存在的联系比较紧密。零件结构在比较复杂情况下,重心会出现过于分散情况,这时便需对其进行支撑[5]。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四十五度原则,也就是垂直方向和某个面之间大于四十五度,并且处于悬空状态时,需对其进行支撑。学生进行讨论时,可以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在制定打印方案时加入更多自己想法与观点。
(三)课后拓展
学生在平台中将在线测试完成以后,并且完成预习任何和课后作业情况下,评论区中可以针对自身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交流与互动。
四、增材制造技术课程对分课堂教学实践
(一)对分教学设计
正式运用对分教学这一方式之前,教师需将相关教学方案制定好,然后将方案上传到教学平台中。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可以将六人化划分为一个小组,小组中需选出发言人、小组长、记录员等。实施对分时,可以运用隔堂对分方式,进而使学生能够有足够时间进行思考[6]。课程在每周为两次情况下,第一次课程中,教师需先讲授重难点知识,然后为学生布置对分时的任务。进行第二次对分时,学生之间应进行互动。正式进行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学习中涉及到的资料上传到平台中,为学生进行预习、巩固提供便利,通过平台学生便能将任务完成。
(二)对分组织形式
首先,对分读书笔记。针对重点章节,需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一般情况下,每次需超出一千字。从形式上来讲,可以为内容摘录、复习提纲、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在结束学习以后需将内容上交。其次,专题讨论。进行讨论时,运用分小组方式进行,结合具体主题内容,根据平台资源对专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进行课程对分时,可以利用半小时进行组内交流与讨论,然后由代表上台对结果进行分享,进而实施组间互动。讨论开展时,教师需做好巡查工作,保证讨论正常进行。部分情况下,前半段讨论时进行的可能比较顺利,后半段讨论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偏离讨论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便需展开积极干预,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有效指导学生讨论内容,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展开讨论工作。
最后,制作竞赛。学生在对分课堂中,需注重对自身知识技能的运用,针对产品进行自主设计,在此过程中,需将实物制作出来,同时将制作流程、设计理念和整体用途通过PPT形式呈现,并且运用分组方式进行汇报和答辩。答辩可以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进而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能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以及工匠精神。
(三)展开考核工作
针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运用过程考核方式,不是单纯运用期末笔试考核方式。实际考核过程中,读书笔记、考勤、竞赛制作以及专题讨论的比例分别为30%、20%、20%、30%。同时需针对课程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做好原始数据采集工作,科学评估教学效果,结合获得的教学反馈对教学作出科学改进。
结束语:
总之,增材制造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时,通过对分课堂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整合能力、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加强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针对学生学习展开全程监控。并且给予学生足够发挥空间和发展空间,运用个性化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也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使学生成长为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谷连旺,周韵.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271-272.
[2] 马志林,高梦迪,王庆阳,等. 增材制造技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8):144-146.
[3] 陈冲锋,潘露.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制作普通车床教具及应用[J]. 装备制造技术,2020(9):198-201.
[4] 杨振国,文学红,石亚平,等. 基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探究及实践[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6):25-27.
[5] 孟杰,何高法,雷贞贞,等. 面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J]. 西部学刊,2020(18):98-101.
[6] 马峰,张华,潘莉,等. 3D打印与逆向工程实验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纵横,2020(20):41-43.
童伟,1967年11月30日,男,汉,湖北省武汉市,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教师,现代加工技术,050899,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