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教育下的小学美术课堂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周静
[导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周静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教育局  0306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改变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落后教学模式,以新时代的美育精神培养小学生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就新时代美育精神优化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美育精神;小学美术;课程优化

        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专业的学习者,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美术方面的专业技巧,生成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意识,我们还需要解读时代背景,了解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进入工作岗位的过程中,我们要如同一股清泉,带着无尽的活力进入教育领域,进而推进学校教育实现优化的发展。
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作用
        小学时期是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启蒙,更要在美育教学的手段下开展德智教育,对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和发展。一是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化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大作用。创造性思维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承担起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责任,不仅给学生传授美术技能,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从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该从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让学生均衡发展。小学美术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实际的美术知识讲授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并让学生不断创造美,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从而让学生全面发展。
2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美育教育分析
2.1 调节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想象空间
        目前,针对部分学生思想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营造相对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释放想象力,从而保持思维活力。首先,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模式,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某个艺术素材的看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轻松、自由地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其次,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哪些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并及时在公开场合表扬这些学生的表现,从而激发相对内向或羞于表达的学生勇敢表达自己。
2.2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专业学习,我们得出结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启蒙学段,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可以参与创新活动。在其他的学科中,学生的这种需求难以实现,而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这些创新活动可以成为常态化的。如我们可以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让孩子在静下心来了倾听的过程中,在脑海中闪现无数的灵感,进而生成无尽的想象。我们可以发现,在孩子“动情”之后,他们想到的就是“释放”,而此时语言能力不强的小学生会觉得各种语言描述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想要更为强烈的情感宣泄方式。而美术学科的优势恰恰就体现在这一方面。既然语言无力,不妨就借助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来进行展现。

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参与相关作品的搜集,让他们主持开展一场艺术品鉴赏活动。此时孩子选择的作品必然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可以在互相鉴赏、听取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参与点评,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在学生生成共识之后,或者是学生有了较为成熟的个性化的见解之后,再让孩子完成个性化作品的创作,必然可以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优品。当然这种教育方式对于释放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主观意识也有极大的效能。作为还处于学习时期的未来的教育者,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下我们在学习时期的感受,进而在后期教学活动中创设更为贴合学生天性的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2.3 让美术扎根于现实生活
        传统的美术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教材以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填鸭式”教育,小学生美术实践以课堂上描摹教师画作或是书本图画作品为主,与现实联系远淡,课堂乏味,教学模式僵化呆板,使得学生对美术的想法空洞而虚幻,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必需的情感体验,以致于其从一开始进行美术学习就兴致欠缺,只是将美术课当做休闲娱乐时间,不去进行深入的钻研学习,此种情况下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也就更不必提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美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融入新时代美育精神的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应当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充分的融合,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美术教师须从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心中理想等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取写生、参观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尽可能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出小学生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不仅能够触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美术的感情激发其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的渴望,还能够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具有丰富的真情实感。
2.4 做好教学评价
        现阶段,在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中,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单一,他们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给予学生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线描画作品后,教师不必急于评价,应该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评判作品的好与坏,让学生指出作品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这样,学生之间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在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时,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引领学生拥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知识具有形象性和色彩性的特征,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美术课堂的变革,将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扎根于现实生活,并充分遵循美术教育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实现传承并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目标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妙趣生活,欢乐美术——生活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张露. 美术教育研究. 2017(22)
[2]毕晓敏.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综合素质提升[N]. 乌海日报,2021-04-28(005).
[3]陈彤柳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教育界,2021(15):72-73.
[4]徐丽.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途径[J].考试与评价,2021(04):34.
[5]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谢大成. 亚太教育. 2015(23)
[6]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途径[J]. 展亚红. 新课程(上).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