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现场音乐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杨晓丽
[导读] 目瑙纵歌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的形式综合,它是融合了诗、乐、舞三种艺术为一体的形式
        杨晓丽
        保山学院音乐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目瑙纵歌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的形式综合,它是融合了诗、乐、舞三种艺术为一体的形式,必定沉淀着景颇族的历史、宗教、音乐、舞蹈、文学、政治制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目瑙纵歌却汇聚了景颇族各种舞蹈于一身,汇聚了景颇族优秀的历史。
【关键词】目瑙纵歌;舞蹈;音乐;社会价值


一、目瑙纵歌的起源
        我国的南部云南省地区生活着一种与藏族、怒族、傈僳族、羌、彝族等同于一个藏缅语族的民族,这个民族就是德宏州现有的民族景颇族,相传这个民族是从青藏高原几经迁途而来的,大约在1770 年景颇族才迁入德宏,当时的德宏还是傣族的地盘,当时的景颇族被迫居住在山上,被称为“山头族”。以前的景颇族没有文字,  很多的文化习俗都是口语间的相传,景颇族有很多支系,主要包括:   景颇、载瓦、茶山、浪连四个主要支系,后又简称为“文崩族”,    意思是紧密团结在一起,解放后统称为“景颇族”。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为了纪念历史的迁途,而演变成的一种传统的节日,目瑙纵歌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支系语,目瑙是景颇的支系语,纵歌是载瓦支系语,相传目瑙纵歌的由来是因为当时的天空出现了九个太阳,把大地烤得生灵涂炭,人类和动物们濒临灭绝,为了生存下去大家就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人类无法上天,就派百鸟带上金银珠宝去天上请求太阳神,每天只出一个太阳,当时有神的说法, 后来太阳神拯救了大地,百鸟有幸参加了太阳神举办的舞蹈“目瑙”。并以优美的舞姿和歌声博得了太阳神的欢心,太阳神就减去了八个太阳,后来百鸟回到人间,看到一棵黄果树上结满了果子, 便邀请所有的鸟儿一起吃果子,它一时高兴,就仿照着太阳神组织大家一起跳舞,就推举孔雀做“瑙双”(领舞者)。宁贯娃是景颇族中最神通广大的人,他看到鸟儿们唱歌跳舞就被吸引了, 便情不自禁的模仿着跳起来百鸟欢跳起来。不久,宁贯娃在木折省腊崩景颇族的发祥地旧月祖宗山脚下,用手指划出平坦宽阔的“祥信央坝”作为目瑙场地举行了人间第一次目瑙纵歌盛会。从此, “目瑙纵歌”活动便广泛地在景颇族地区流传开来。
二、舞蹈特色
1、“目瑙示栋”
        目瑙纵歌通常在一个巨大的广场举行,广场中央矗立着巨大 的“目瑙示栋”。目瑙示栋是景颇族群众心目中最为神圣和最崇敬的图腾物,据德宏州民族歌舞团的孔会英介绍:“目瑙示栋由四块数米高的木牌组成。均用红、黑、白三色绘有不规则的螺旋形几何图案,尖头为雄,平头为雌。示栋牌顶部绘有日月星辰, 意为人类离不开太阳和月亮。第二、三块中间有两把长刀交叉相连接,表示景颇人的勇敢精神,也说明景颇人的生产生活与长刀密切相关。目瑙示栋牌上的螺旋形图案,代表的是祖先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的艰苦曲折路线,也是目瑙纵歌盛会舞队进行的路线图。目瑙示栋底座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图案。”意义着人们五谷丰收、家畜兴旺、和和睦睦。
2 、 瑙双
        “瑙双”是目瑙纵歌盛会上的领舞者,共有八名,其中有四名长者他们身穿绘有百鸟、孔雀、犀牛等图案的丝质长袍,头戴 蔑冠帽,双手握住长刀,排成两列在队伍前面领舞。瑙双的服饰 与冠冒是为了纪念创世目瑙的鸟类,还有四名则没有穿戴,紧接 着出现的是八位女长者“瑙巴”。最后才是跳舞者,瑙双领舞走  的路线是很有讲究的,据说那是景颇族当年迁移的路线,所以说 没有瑙双领舞,目瑙纵歌就无法开始,瑙双就相当于一名带兵打 仗的将军,没有将军的带领部队就失去方向一样,同时瑙双也不 仅仅只是领舞者,在还没开始目瑙纵歌之前,瑙双和斋娃们会宰 鸡、宰牛祭祀鬼神“木代”,通常会在目瑙盛会旁边的森林里祭祀。景颇族是原始宗教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民族,他们不同的祭祀用不同级别的牲畜来祭祀,大鬼用猪、牛,小鬼则用鸡或鸡蛋。祭  祀完,目瑙纵歌就开始啦。目瑙纵歌队形是来自景颇族迁途的路线, 由瑙双带领着象征性的重走景颇族祖先的迁途路线,他们的舞蹈 形式独特、舞蹈动作易学、队形多变、参加的人数众多,所以称  之为“万人之舞”。
3、舞蹈内容
        目瑙纵歌是一种很难一见的大型舞蹈,这样的歌舞把景颇人 民汇聚在一起,纵情的歌舞,欢庆过去一年的丰收,在欢聚中, 互相交流思想感情加深了解,促进团结,推动景颇族的发展。按传统习俗,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历时三天。
4、舞蹈动作
        目瑙纵歌有两种舞步组成:一种是慢舞步;另一种是快舞步; 慢舞步是目前目瑙纵歌常用的舞步,这两种舞步通常在目瑙纵歌盛会上跳。“瑙双”和“瑙巴”虽然是领舞的但其舞蹈动作的内容不一样。在目瑙盛会还未开始之前,“瑙双”跳的是接送鬼神 下来又送上天的一种祭祀舞。之后瑙双则是按照目瑙示东的图案 进行领舞,现今的目瑙纵歌抛弃了由瑙双接送鬼神这部分,直接 由主办“目瑙纵歌”的人家来操办,从主人家出发跨过竹栏,到 野外找跳舞的场地看好地点又返回来约伙伴,到树林中选做“目 瑙示栋”的大树,砍倒树,解好板子,抬到舞场上摆放,请人来 画路线图,挖竖“目瑙示栋”,搭安放洞巴的竹台,栽挂鋩锣的 木桩安放鼓,然后绕场一周,看舞场平整好了没有;围好舞场竹 篱笆后回主人家工作就绪;约众人跳舞,先向东方敬礼,领众绕 场跳舞。这时“瑙双”可以休息了,其他愿跳的可以继续跟“闹 巴”跳。现如今很多东西都不同了,“目瑙示栋”好多地方都用 水泥襄砌,篱笆也改用了铁栅栏,时代在变人们生活生产、事物 都在变。
5、目瑙纵歌“刀舞”
        下面我就以景颇族刀舞舞蹈动作为例来阐述景颇舞的特点: 刀舞舞蹈动作是用一退一进,一拐弯,身子一上一下一伸一直, 一手用手帕垫普捏住长刀头,另一手握银制长刀把,双手同时摆左摆右,抬高放低来表示的;如敬礼就是用弯腰低头,前进几步, 后退几步,直腰平举长刀过头来表示,这就是景颇族刀舞的基本步法。
        同时四个领舞的“瑙双”不能分开跳,后面跟着八个抬彩旗   的人单独成一组,走直线跳的时候多。“瑙巴”就不同了,“瑙巴” 的人数可多可少,只要双数就行了。“瑙巴”分开各自领着几十,  甚至几百上千的人单行一路跳,横排走跳的时候多,他不跟着“瑙  双”跳,而是按“目瑙示栋”上的路线图跳,跳得圈进又圈出,  像卷心菜一圈又一圈,结起又解开,抽象地演示景颇族祖先艰难  创世和繁衍生息的大概过程。跳两圈、或四圈、六圈算跳完一场,  一场大概得跳一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最长三小时以上。
        妇女们则用手拿手帕、扇子,小步子上下挪,手上的手帕、 扇子也是抬高放低的走动,偶尔跟着瑙双弯腰。随着音乐节奏, 一拍一动地歪身磨脚地螺形进退,绕旋着跳舞,放声高歌。在邀人参加跳的(哦热啊)歌声中,其他兄弟民族的群众情不自尽地加入了歌舞的行列。

各民族人民共同踏着一个节拍,沿着一方向, 放声歌唱,汇成一支独特庞大的长龙。
三、音乐特色
1、目瑙纵歌音乐
        景颇族的音乐包括两种声乐和器乐,声乐有古瑶和现代民谣   之分,或高亢激昂、或轻柔委婉。在目瑙纵歌盛会上他们使用两 种音乐一种是打击乐;一种是集体唱响的民歌“哦热啊”早先景 颇族先民虽然生活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有欢乐的时刻,  当他们打到野兽围着火塘高兴时发出“哦热阿”的声音并手舞足蹈, 打仗胜利、庆贺等特别高兴地时候发出的“哦热啊”声,因而得名。后来就形成了目瑙纵歌盛会中边歌边舞的景颇支“文崩目脑哦热 阿”,载瓦支“目瑙哦罖哦热啊”,下面我就以两首歌的不同来  做对比:
        (1)文崩目瑙(景颇支系):大多在盈江县太平乡龙盆村唱奏, “文崩”原意为“笛”,又称为歌舞。“目瑙”即“目瑙节”。“ 文崩目瑙”是以七句体结构为主,即:aa1bcc1c2c3(每句两小节),音域达十四度之宽,情绪欢快热烈。
        (2)目瑙哦罖(载瓦支系):大多在陇川章风镇广山寨,“目瑙”即“目瑙节”;“哦罖”衬词,一种欢喜呼喊,他是目瑙纵 歌节上的歌舞曲。曲调由六个乐句构成,即:abcdd1b1 第六句变化再现第二句。五声商调式。全曲仅第三句唱正词(七言二句歌词) 其他五句均唱衬词。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在目瑙盛会上的歌曲皆有不同,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都不相同,虽然同过一种节日,但是不同的支系都有自  己独特的特点,独特的歌舞音乐。
2、乐器
        景颇族乐器大概有大鼓、木鼓、象脚鼓、鋩锣、洞巴、吐良, 牛角号、箫笛、锣、镲、小三弦等。目瑙纵歌中,打击乐器主要 有大鼓和大鋩锣;吹管乐器主要是洞巴。大鼓和鋩锣是节奏乐器, 洞巴则是旋律乐器。大鼓,景颇语叫“镇江”,长一米五左右,  直径八、九公分,用黄牛皮蒙制而成。鋩锣,铜制乐器,形状与  一般的锣相同,但其中有乳头凸起,音色圆润。洞巴,采用木头做成, 管体有锥度,上细下粗,顶端为复簧吹嘴,管体下方用牛角相接  成喇叭,开有六孔(前五后一),最低音通常是商音。
        目瑙纵歌上打击乐节奏通常是强弱拍交替进行,速度是行板, 这与景颇族历史迁途有关,从音调上来看,目瑙纵歌歌曲大多采用中国的民族调式五声音阶调式,这样的特点与目瑙纵歌舞蹈很契合,并且用洞巴来伴奏打击乐,目瑙纵歌打击的全曲最低音是 商音,而洞吧的最低音也是商音,两者的结合皆可是惟妙惟肖啊! 它充分运用了洞巴的音域,无论是从音量、音色都很有特色。当然相比于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洞吧的音量要高,这与目瑙纵歌的  舞蹈、舞蹈队形是脱不了关系的,目瑙纵歌是一个大型传统节日, 前来跳舞的群众人山人海,并且洞巴与瑙双是带头领悟者,这自  然是声音洪亮才能让全场人起舞。
四、目瑙纵歌的社会价值
1、文化价值
        “目瑙纵歌”几乎传承了景颇族相沿成习的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内容,它所包容的各种活动形态的习俗礼仪,通过祭祀、 歌舞等形式传递出无形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前人对“目 瑙纵歌”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解出景颇族先民的宇宙观、人生 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目瑙示栋” 上各图案的组合相连,构成了景颇族文化历史踪迹的形象写意。大雪山代表景颇族的祖先发祥地“木拽省腊崩”。也就是青藏高原。乳房既表示族群的性崇拜,也代表景颇族各支系的子孙皆是出自同一祖先的同胞兄弟。神刀与宝剑—在阴阳雌雄桩之问交叉的刀和剑,标志着景颇族以长刀长剑开山劈路的征战、  迁徒、奋进历史,是景颇族勇敢无畏、开拓奋进的民族精神的 象征……太阳表示景颇族的祖先原来住在“木拽省腊崩”,既 青藏高原的东部。月亮、星星—碧空的皓月、闪烁的星星与苍天、宇宙浑然一体,它们主宰着夜空,在黑夜里指引着景颇族先民 跋涉前行的方向。“目瑙纵歌”涉及到景颇族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可以说是一座“百科式”的文化大花园,包括自然科学、哲学、 政治、历史、社会制度,音乐、舞蹈、美术等个方面的文化知识,  几乎都可以在目瑙纵歌里面寻找到答案,都有其研究的价值,是  不可忽视的财富。
2、历史价值
        “目瑙纵歌”集景颇族文化艺术为一体,集中地展现出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景颇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以说目瑙纵歌当中各种图案信息、舞蹈路线图、音乐、创世史诗——“目瑙载瓦”等都呈现出景颇族来以及由青藏高原到西南地区的迁途历史。目瑙纵歌产生年代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在“目瑙纵歌”的整个仪式中,“写” 在“目瑙示栋”上的景颇文化历史踪迹,经“目瑙纵歌”祭祀过程中最有声望的巫师斋瓦对创世史诗《目脑斋励的颂唱》把景颇族自远古时期开始的悠悠历史娓娓道出,诉之于后人。伴随着“目瑙示栋”正中央巨型木鼓的阵阵雷鸣般巨响,景颇族子孙万众群舞的舞形变换,立体地展现出“目瑙示栋”上描绘的目瑙舞形路线图,这是景颇族对自己民族搬迁的历史再现,也反映了景颇族的祖先崇拜。由此,“目瑙纵歌”中“写”、“唱”、“舞”这三项最核心的程序,使目瑙场隐现为活动着民族文化“史卷”, 使千百年来景颇族最古老的文明能够历经岁月磨蚀而世代流传至今,使景颇族最古老的民族文化历史谜底在现代目瑙纵歌场上得以昭示。总之,目瑙纵歌有着太多的关于景颇族的文化历史知识信息,要想了解和研究景颇族的历史,就必须从目瑙纵歌当中找到答案。
3、商业价值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在这过程中, 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交汇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起了对本国或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热潮,这种热潮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原生态文化的兴趣与保护意识,因而原生态文化旅游热也随之而兴起。如今的社会原生态文化旅游已深入人心,更是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追求,许名地区特别是此少数民族地区,都受到广大人民的假期旅游胜地,也是一些对民族文化研究探索人的胜地。现如今景颇族“目瑙纵歌”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政府把景颇族文化打造为德宏州的一张旅游名片。为此政府也做出巨大的投资,打造这片旅游胜地。
五、结语
        目瑙纵歌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的形式综合,它是融合了诗、乐、舞三种艺术为一体的形式,必定沉淀着景颇族的历史、宗教、  音乐、舞蹈、文学、政治制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目瑙纵歌  却汇聚了景颇族各种舞蹈于一身,汇聚了景颇族伟大的历史史册  是不可忽视的一种伟大的艺术象征。
参考文献:
[1] 徐俊六.  目瑙纵歌的综合艺术形态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 2016(05).
[2] 杨志群.景颇族目瑙纵歌仪式音乐研究[D].云南大学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