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共建的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牛明超
[导读] 现代学徒制以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现代学徒制搭建了政府、企业和学校常态化沟通的立交桥,全面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牛明超
        温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南省焦作市454850
        摘要:现代学徒制以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现代学徒制搭建了政府、企业和学校常态化沟通的立交桥,全面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为社会和行业发展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建设中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对于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和改善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维共建;中职汽修;现代学徒制;实践
        1三维共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概述
        三维共建是指校企在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时,从“机制、规划、课程”三方面协同开展共建工作。其中,机制是基础,规划是前提,课程则是保障。该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合作性。校企合作的深度是决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因此,三维共建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机制建设。通过机制建设,保证了企业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校企联动平台,为后期一切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提倡前瞻性。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兼顾现有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开展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它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学生培养规划,明确了从招生到后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保证了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
        (3)体现过程性。三维共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将课程作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步骤,着力开展校企课程共建,以此作为培养过程监管的抓手。通过将学校原有课程计划与企业轮岗实习内容进行融合,形成特有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培养过程真正体现现代学徒制的价值。
        2三维共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具体做法
        2.1制度保障
        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学校积极响应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与本地大型汽车4S店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教学模式。汽修教研组与企业培训部门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了校企联动的教学方案。
        2.2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
        为了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之前,学校要肩负起自身的教育职责,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企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签署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进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还需要与合作企业签署三年协议,入校就是企业的见习员工,工作中兼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通过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为顺利开展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机制共建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因为有了企业这一育人主体的参与,在管理、评价等机制上也需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因此只有形成校企联动的机制,才能确保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有效开展。机制共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共建招生机制,确保生源质量。为保证招工招生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校企双方根据从业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合作办学形式、双方职责、招生要求、培养数量、培养目标、合作期限、经费收支与使用等内容。
        在招生阶段,企业与学校联合选拔、录取学生。被录取的学生当场与企业签订培养及用工合同。而企业也将确保培养期的特殊费用支持和合格毕业生的就业及最低收入,实现学生、职工身份的“二合一”。
        (2)共建管理机制,协同保证项目落地。由于培养的主体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员工,所以必须建立校企共同参与、同等地位的管理机制。为此,成立如图1所示的组织机构。
        在组织架构上,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监督与管理,由校长和企业法人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在执行层面,则由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并且由校办负责相应的协调工作。

而为了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又由企业能工巧匠和学校班主任组成双导师。该管理组织架构,充分体现了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双主体”特点。而在人才培养上,企业学校共同招生、教学、管理、评价、出资,使校企共同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了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学校应与企业一同修订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制定《“双主体”汽修订单班培养协议》《“双主体汽修订单班”培养协议书(三方协议)》《在企工学交替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维护相关方的权益,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
        (3)共建评价机制,合力促成实施效果。现代学徒制,既培养了优秀的学生,也培养出合格的企业员工。因此在评价上,企业和学校应当建立校企合作管理的评价制度。
        在学生评价上,采用企业对学生的专业及素养评价与学校教务处、实训处、政教处挂钩的方式,双边实时反馈,便于企业能实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企业时校方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监管。学生在校时的德育评价按校方的学生守则执行,在企业时则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执行。对于专业技能成绩,则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评定。
        2.4设计合理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内容
        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教学内容要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商定,然后利用“一带N”的小组学习方式,既可以保障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可以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企业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故障车辆、优秀的企业维修技师,让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维修技能,还能学习到汽车美容和驾驶等综合类实训内容,使汽修专业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符合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产、教、学融为一体,构建现代学徒制实训教学框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2.5课程共建
        (1)共建课程计划,确保企业教学职能。依据校企共同制订的课程计划,第一学期完成公共课程及相关理论基础课的教授,并宣传企业文化;自第二学期起至第四学期末,每一学期都将学生分成两批,一批在学校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另一批则在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并以期中考试作为时间节点进行学习场所的交换,工学交替时间安排表见表1所列。这样在前两年,学生企业实践的时间就占到了总学时的37.5%。以此形式开展的工学交替,改变了以往企业走过场,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困境,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共建教学计划,提升工学交替效能。在教学内容上,为了改变以往工学交替时间短、形式化、双轨制的问题。在课程计划设计之初,学校和企业一起开展研讨,将原有课程体系和企业实践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对企业实践任务课程化进行有效探索,将企业散乱随机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进行衔接,以此来延长学生在企业的时间,从而提升工学交替的效果。
        2.6形成中职教师的考核制度
        从规章制度上,形成中职教师汽修专业的课程考核制度,由于目前有大量的中职教师存在教授课程太多、时间不足,而没有余力注重课程考核评价的现象,而我国目前很多普通大学的本科教师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制度需要完成,因此中职教师完全可以效仿,规定最多所教课时,以保障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考核评价,规定最少考核项目,并以任务的形式安排中职教师完成。中职学校本身偏重实践,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像许多技术方面的考核评价任务,中职学校教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结论
        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写进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关键是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本课程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笔者学校如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本地区实际结合学情探索出的一套可行的教学模式。课程通过真实的项目引导,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力求还原真实的岗位体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李荣锦.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J].时代汽车,2020(13):64-65.
        [2]徐槟.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20(17):114-116.
        [3]陈波.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