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功
南雄市中等职业学校 512400
摘要: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来说较强,有着一定的塑造性,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一定的集中力。《PRO-E》作为应用型课程,中职学生必须要对该课程进行掌握。传统《PRO-E》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相对而言必然不高。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中职学院的教师必须要对该课程教学进行革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关键词:中职学院;《PRO-E》课程;改革模式
PRO-E是当前国内三维设计软件中的一项主流产品,其功能涵盖了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以及分析计算等在内的整个过程。也恰好是因为它的功能的强大,从而使其成为了CAD/CAM领域中的一个标杆,同时也是更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课程之一。对此,本文就对中职学院《PRO-E》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以此为中职学生带来高质量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
一、中职学生特征分析
(一)动手能力较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中职学院的学生表现的都比较活跃,整体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但这一现象仅限于实践教学。在面对理论知识时,大多数学生反而会产生畏惧的心理。《PRO-E》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PRO-E软件技术以及操作方式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产品造型三维的设计方法,进一步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对此。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相对有限,更多时候都是传授学生设计方法以及软件操作模式的知识,这也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况。
(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掌握重难点知识
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使用计算机教室进行授课,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相关练习。但通常情况下,在授课20分钟后,很多学生便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整体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将不能集中精神,影响相关知识的掌握。权威教育专家曾指出,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只能持续集中在18分钟以下,10分钟以上,越往后的教学效果就越不理想化。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中心地位归还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尽量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自主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至课堂学习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三)难以掌控课堂纪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在面对手机时,自制力通常很差。当教师在授课时,通常会偷偷观看手机,从而导致后期学习无法开展,进而出现因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导致教学停滞,或者是无法完成等一些现象。在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下,教师应该转变以往对手机的看法,将手机视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对微课视频进行观看,从而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或者是提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PRO-E》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很多中职学院的模具专业都开设了《PRO-E》这一课程。因为PRO-E软件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且包含的建模方式也十分丰富,PRO-E教学更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零件建模设计技巧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给予了较大重视,所以这也就需要教师对当前教学形式不断探究和研究,积极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加强问题创设
上文阐述到PRO-E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属于机械性和软件应用型的重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会对教材产生依赖性。因此,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产生想学的心理[2]。
因此,在创设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布置与之相关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问题的启发性和吸引性,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困惑心理以及矛盾心理,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相关探讨。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相关内容,以此产生良好的学习热情。
比如,当教师在讲授“创建扶手零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扶手实物,然学生对这个实物进行观察,之后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一,该扶手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的零件组成?其二,使用单一的某个基础特征能够实现其零件模型吗?其三,在设计该扶手时,需要用到哪些零件的基础特征?如何进行特征操作顺序?利用这些问题,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以调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采用实物对照,讲解典型案例为主
对于每个中职学院的学生而言,在学PRO-E这一课程时都会产生这样的感受:若可以对照具体的实物讲解,反而能够更好的掌握操作方法[3]。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拉伸”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坐的凳子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观察下,学生逐渐会对“拉伸”产生一些概念,并对该知识的特征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在传授学生同一特征的不同建模方法时,可以使用若干种方式,以此完成建模。在这一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成就感,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典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PRO-E这一课程时,掌握如何处理众多问题的方式。典型实际案例教学主要呈现了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合专业特征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创造性
中职学院模具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各大企业输送应用性强的人才,不仅懂得设计还懂得模具维修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今后即将达到的工作岗位特征加以了解。在学习PRO-E这一课程时,学生必须要具备一些度量工具,比如游标卡尺等。鼓励学生使用PRO-E这一功能,参与到机械零件的设计之中,通过对实际物件的展示,并创设设计主题,让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和自主思考,从而解决相关问题。在完成一系列设计时,不仅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习惯进行了培养。还能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过程中交流、补充各项知识点。
三、完善实践课程提升上机效率
(一)完善实操任务
在进行实操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课程任务。可以将任务主要分成两类,其一是基础题,其二是提高题。前者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的一些实际例题,让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完成,以此实现知识的巩固。后者则具有一定难度,让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来完成,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就不会发生无所事事的现象。
(二)及时评价和指出学生的作业以及其中的不足
在完成每个上机课作业之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评价,并在现场就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将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这样一来对于学生而言,在上机操作时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也会大胆提出来,以此强化上机操作的教学效率[4]。另外,还要及时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让学生掌握相关实际操作方法。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PRO-E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征,科学创设相关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学生掌握更多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以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小茴.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征研究及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6):8-9.
[2] 吴豪琼,郭课,田坤,等. 高职高专《PRO-E》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智富时代,2016(5):177.
[3] 吴海燕. 基于Pro/E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 南方农机,2019,50(7):183-184.
[4] 周汉,陈丹萍. 高职《Pro-e应用技术》课程微课教学改革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51):247-248.
姓名:田成功,出生年月:1983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机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机械,邮编:512400,就职单位:南雄市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