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声乐教学中正确引导声音审美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刘洋
[导读]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音乐教育发展迅速,中等职业人才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刘洋
        温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南省焦作市454850
        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音乐教育发展迅速,中等职业人才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方面,正确引导,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中职人才。
        关键词:中职;声乐教学;声音审美
        1声音美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声乐教学中声乐的地位具有基础性和必要性的特点,这与声乐艺术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声音是音乐的感官媒介。无论是声乐表演还是器乐表演,都需要借助感官媒介使观众感知和接受。声乐表演者的声音是声乐艺术的感官媒介。声乐表演者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音乐。发声器官是人的自然发音器官。人们通过声音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们通过自身的声音美学感受到声乐艺术的美。许多音乐作品都包含着人性的特征。对这一特征的理解应该基于音乐类型和人声音调。人类的声音可以借助音调来表达情感。声乐艺术主要通过人声传播。声音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必须保证声音的质量,才能将优美的声音传递给观众。只有高质量的声音才能完美诠释声乐艺术。因此,声音向声乐的传递要求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追求高质量的声音。
        在音乐领域,声乐艺术属于纯粹的美学。声音美学是整体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声音出现问题时,最好的音乐表演不能让人感到满意。声音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声音操作的正确性。当发音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围绕发音技巧积极寻找原因。
        在声乐教学中,中职教师不仅可以要求学生发出简单的声音,否则,学生的发声器官就会变成简单的发声机器,声乐艺术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声乐艺术需要借助声音来表达和传递情感,教师要求中职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科学合理的声音传递。因此,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声乐技巧,以确保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完美地表达音乐、歌词和情感。学生演唱音乐作品的过程是展示自己真实感受的过程,而不是炫耀和炫耀自己的发声技巧的过程。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歌唱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声音来传达和表达音乐和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声音概念,使声音概念符合自然声音产生的规律。他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教学生掌握这种美妙的声音。同时,他们也应该告诉学生,仅仅优美的声音是不够的。优美的声音只是歌唱的基础和前提,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歌手应该用自己的声音来传达和表达歌曲中的信息、内涵和情感,与观众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产生声音的审美效果。这是中职学生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审美要求。高质量的歌唱表演应该让人们感受到声音、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美。其中,声音美是声乐整体美的核心。声乐属于听觉艺术,声音美是观众的第一感受。这位歌手通过自由、通畅、优美的嗓音,加上语言和精神上的修饰,给观众带来了高度的美的享受。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的声音审美。
        2中职声乐教学中正确引导声音审美的途径
        2.1让学生全面认识美的声音
        首先,美的声音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可以观察和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歌手的演唱。他们有着明亮、饱满、圆润、极具感染力的嗓音,将自己的歌曲自然优美地呈现给观众。换句话说,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美丽声音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它有一个健全的主要视听器官。声音是声乐艺术传播的工具。声音对主听觉的健全性提出了要求。否则,自然优美的声音就毫无意义了。
        最后,在欣赏的过程中,眼睛和耳朵应该发挥作用。换句话说,眼睛和耳朵的健康只是前提。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确保眼睛和耳朵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耳朵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训练的耳朵会对美妙的声音更加敏感。

因此,中职音乐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耳朵,以保证他们在欣赏声音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2探索与训练美的声音
        在训练声音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呼吸实际上是一种生理功能。在发声过程中,呼吸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正确地评价它的重要性。面对艺术性强、技术难度高的作品,有必要认识到,呼吸的轻松分配不仅仅是强烈的呼吸。歌手使用适当的呼吸来振动声带,产生声波并发出不同的声音。因此,只有正确的呼吸才能保证准确声音生理特征的存在,即正确的呼吸不仅是音高所需频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音量、响度和音质适宜的保证。除了呼吸,共振也是产生优美声音的重要因素之一。共振可以改变声音的音量和质量,提高声乐的亮度。
        在中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生理因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声乐作品的演唱不仅是一种物质运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当歌手有抑郁、恐惧、恐惧、怯场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会对歌唱产生负面影响。这位歌手的情绪和正常人一样。不可能总是保持快乐和兴奋的状态,会有起伏。作为一名歌手,我们必须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当我们有消极情绪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保持一种快乐和兴奋的心理状态,否则,它会直接影响歌唱状态,导致声音沉闷、沉闷、单调,不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在良好情绪的支持下,有助于演唱者顺利完成演唱,取得满意的效果,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保持器官放松。发声器官应从低音开始训练,以确保器官的放松和自由。同时,在整个音乐中保持放松的状态,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发出受自然规律限制的高音。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应急于发出过多的声音,我们应重点关注如何保持发声器官的放松操作,并将其提升到正确的位置。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塑造出科学优美的声音。在学习声乐基本方法时,我们应该确保正确性,而不是盲目追求艺术性。通过训练逐渐控制呼吸,然后找到声音位置,最后自由歌唱。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声音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掌握,为完善声乐作品的完美演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创造美的声音
        通过科学的方法学习声音并实施技术训练,在积累的实践中,身体技能会得到加强,歌手的声音会不断成熟,最终产生出与自然相一致的简单声音,同时保证这优美声音的不断延续。这种通过科学训练获得的优美声音,是在音乐作品的诠释和诠释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属于情感表露的需要,而不是技能和才能的展示。不同的歌手对统一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作品的演唱会有不同的处理。这是个体创造的体现,与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思维是一致的。在科学声乐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声音,最终以符合自然美规律的个性演唱自己的声音。
        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师应该判断学生的发声方法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在尊重学生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纯粹的引导,通过循序渐进的声音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声音。在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嗓音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科学性、稳定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美化音质,扩大音域,改进音乐风格,同时避免哗众取宠或夸大效果,引导学生走对路,然后让学生继续学习,探索和创造自己的艺术发展之路。
        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学应重视声音美学的指导。在声乐艺术中,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主要通过演唱者的声音来传递。声音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简单的声音技术训练相对简单,但对于声乐艺术来说,它将失去声音美学的意义。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的声音美。
        参考文献:
        [1]于贵祥.民族声乐的声部建设应以中国人声音审美为核心[J].歌唱艺术,2020(10):21-26.
        [2]张敏.解析正确建立民族声乐艺术审美观的途径[J].戏剧之家,2018(30):50.
        [3]容世杰.审美,声乐教学的灵魂[J].歌唱艺术,2018(09):13-16.
        [4]赵春萌.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审美要素[J].黄河之声,2017(17):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