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培养史料证实素养的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张媚
[导读]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对于历史史料的教学引导也在不断加强,史料教学逐渐开始走向常态化,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素养成为高中历史考察的内容之一
        张媚
        厦门湖滨中学
        摘要: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对于历史史料的教学引导也在不断加强,史料教学逐渐开始走向常态化,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素养成为高中历史考察的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素养。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探究分别是:培养求真的态度与实证精神、掌握史料求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史料证实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证实;教学分析
        如何才能够正确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世界上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不可改变的,由于时间具有一维性和不可逆转性,所以后人要想认识过去发生的事情,只能通过史料的记载来进行研究,因此史料就是真实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教师应当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教学思想进行史料求证教学,通过史料证实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辨能力。
        一、培养求真的态度与实证精神
        教学研究表明,我国高中学生的史料正式素养有待提高,通过问卷调查,日常练习以及考试测验等方式的情况来看,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于史料真伪的辨别意识不强,对待史学的态度以及如何进行史料运用不够清晰,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证据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充分,存在着片面理解史料,或者是以偏概全的现象。教师在考试平常练习和考试的过程当中,很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史料证实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史料证实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完全依靠题目中给出的历史材料,而没有要对史料进行证实的想法。对过去的历史史料进行辨析,就是史料证实。历史新高考历史教学大纲当中明确提出,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和途径,学会正确地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能自主够辨析史料的真实程度和可信度。因此要想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必须要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辨析史料的过程当中,去伪存真,这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客观的认识历史事件,才能够对历史事件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1】
        例如,学生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凄苦。在《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当中记载道,1916年至1928年,全国共发生140余次大小战争,仅四川省内就发生了400余次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并且有历史研究学者从农户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军费开支的增加等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所导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严重后果,通过经济类的史料能够明显看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缓慢,然而参考另一则史料则能够发现,虽然北洋军阀时期经济发展缓慢,但是资产阶级也在努力的致力于开展经济建设,所以民国历史上的经济法规呈现出发展和进步的趋势。当时民国工商部门积极参考其他国家的经济法规,设定出了一系列的经济促进发展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立法的完善和进步有据,统计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颁布的经济法规,共计70余项,这些政策法规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并非是构成了成熟的法律体系,但是他们与实业救国时期的运动相互作用,造就出了对经济发展有利的社会环境,因此在袁世凯去世以后的军阀混战时期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在这一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中,北洋军阀政府所制定出的一系列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和法令,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上了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二、掌握史料求证的方法和技巧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史料求证方法和技巧的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史料证实技能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某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认识,在分析和探究的过程当中,把历史变得“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具有动力和兴趣,学生能够通过高中历史课堂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了解历史材料的种类和类型,掌握根据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求证的方法。进行史料求证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效收集并辨析史料的能力,通过运用食疗进行分析和证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历史高考对于史料证实的考察,通常是以理解的形式来考察学生,有选择题和论述题这两种考察形式,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表述来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例如,在教学我国清朝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时,教师可以采用史料展示的方式,来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到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比如说可以展示当时的油画作品《广州十三行》当时广州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和阵地,由于广州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因此交通便利,贸易往来频繁,在当时“十三行”,又被称之为“洋行”或者是“洋货行”,顾名思义,在这里进行交易的大部分商品都是来自其他国家,同时广州十三行也是我国清朝时期进行对外贸易的牙行,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壮大成为指定的,专营性质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而实施闭关锁国之后,两广总督奏定的《防夷五事》《民夷交易章程》等资料,则归纳出了当时的贸易限制措施,因此通过这些材料能够发现闭关锁国的实质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得原本繁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阵地的贸易和交流往来减少,通过这样的一手文献史料,能够有力地来实证当时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可以通过以上的历史材料当中体现出来。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这是分析史料进行史料证实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比能够明显的看出闭关锁国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清政府的迂腐守旧,同时也为后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埋下了隐患。
        三、提高学习史料的主动性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阅读史料,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积累,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历史材料的能力和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通过史料求证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选取史料的时候要控制史料的长度,不能选择超过长的文言文文本,这样会让学生再阅读起来感觉到吃力,并且也有很大的阅读难度。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有趣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比如说画像、名人名言、旧照片等等。在史料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围绕着某一特定的主题,在该主题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不同角度的不同阶级的史料,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多角度的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和发展缘由,这才能够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史料求证,来学习他人的历史观点,在分析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自身的观点和认识,以逻辑的贯通和理论的支点为史料研究与证实的基础。【2】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了解鸦片战争的史料,比如马克思认为,鸦片战争这是一场本该存在的国际性商务贸易战争,英国产阶级政府则不惜以发动战争的形式来打通对华贸易市场,实现资本主义产品倾销,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而另一则材料当中,美国历史学家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根本是清政府是否愿意同英国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以及平等的国际关系。由于清政府统治时期的迂腐顽固,导致清政府盲目自大,目中无人,因此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来看,发动贸易战争的根源是在于英国政府想要打破这种不平等的国家关系。所以不难看出这两则史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材料的不同出发点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辩证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
        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史料证实能力,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往往需要参考多则材料史料,这告诉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常常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历史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和思考,史料证实是培养学生养成敢于批判质疑,勤于思考和讨论的过程。
        以民国时期的发展历史为例,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统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卖国贼,是反动势力军阀在统治时期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受后人的谴责和批评。但是在史料当中有这样的一份材料是北洋军阀直系将领吴佩孚的通电内容说的是“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仁心,谁无义愤?”。这份史料则说明当时的北洋军阀统领明知西方列强的无礼要求,一旦签订条约,则会被世人认为是可耻的卖国行为。而在民族利益面前,北洋军阀需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帝国主义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为中国发展争取时间,因此宁愿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也最终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大都督袁世凯在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之后,发表公开演讲,告诫国人在经此大难后,务必认清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早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袁世凯的言语当中充满着爱国情怀,也丝毫没有卖国贼的形象,所以在民族存亡的大义面前,袁世凯还是能够明辨是非的,只是迫于形势压迫不得以才最终签署丧了中日不平等条约,因此学生在面对史料的时候要具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学会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而不能盲目的下结论。
         
        综上所述,正确运用和认识史料后人了解和学习过往历史来说非常重要,历史史料能够重现历史的真实发展过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素养既彰显了对于史学材料的求真思想和史料证实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遵循历史学习规律,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例如网络搜索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当中的教学素材,紧追时代热点进行教学分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超. 以史为证史论结合浅谈高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J]. 天津教育, 2019(24):126-127.
        [2]王俊生. 高中生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 学苑教育, 2018(9):27-27.
        
注:课题题目   “高中历史史料冲突教学培育史料实证素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