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的主要形式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手段,构建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 质量保障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如何保证和提高质量仍是中外合作办学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以河北大学为例,分别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为两个切入,深入分析了河北省高校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管理的方式手段、质量保障机制、师资、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借鉴国外的优秀发展经验,构建起河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
当前河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领域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第二种是中外合作办学认证,第三种是跨境教育评估和认证。以河北大学为例,河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以普通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主要包括: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评价机制建设;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与建设等几个部分。从目前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发展速度与学生对其质量发展要求来看,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进一步优化改进,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构建优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河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以构建持续改进与提升的保障体系为目标,以健全正向监控管理和逆向倒逼改进的管理机制为保障,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手段,构建起涵盖“目标标准、支持保障、运行监控、评价诊断、反馈改进”的“五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河北大学督学工作条例》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图1河北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河北省现在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 20 多个。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具体
在具体的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当中要体现出具体的教育发展的目标、人才培养的方向、教学管理的特点、教材建设方向等等,但在此次研究调查发现,河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不够明确具体,目前就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当中人才培养的特色不够明显,不能很好的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二)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河北省高校在教学管理种都采用金字塔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其特点是等级鲜明,层级之间分级明确。虽然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使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目标的完成具有明确性与连续性,但是从纵向的权力分布来看,教学与管理的权利往往掌握在学校领导或是少数的管理层手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在学院的权利相对较小,真正从事一线教学与管理的工作人员难以有效的发挥其主观能动,难以创新教学与管理。从横向的教学管理组织人员所占比例来看,行政人员的数量在教学管理人员当中所占比例过高,导致教学管理过程中本应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和学习活动难以得到最有效的质量保证。
(三)合作办学教学质量评价效率低下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人们往往注重于对教育学质量评价结果关注,而忽略了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不仅仅会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会促使教学问题的改进更具有针对性。 但从目前来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当中、学生和教师参加教学质量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
(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缺乏主动性与反馈机制
完善的持续改进系统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持续改进的认识不到位,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持续改进制度。要保证持续改善的顺利运行,必须提高全员对持续改进的认识,让中外合作办学利益相关的每个人都融入、参与到中外合作办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当中。
三、全面管理视域下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全面质量管理是组织基于自身特点,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目标,以顾客满意及组织成员获得长期成功为动力,以全员参与、全过程与全方位管理为基础,注重经济收益最大化的质量管理模式。 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旨在通过对质量生成过程及其因素的分析,寻找质量保障的关键点,并运用制度、程序、规范、技术等手段进行调控,构建有利于持续提高并改进其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体系。
首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项目及课程审核与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接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需求为基础,反向设计推 演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相应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 由此,中外合作办学内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以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为先导。办学机构可以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进行整体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本办学机构自身特色,拟定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型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课程及项目评审机制。
其次,厘清办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教育管理及运行机制,确保办学机构在教育及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适切的组织架构是质量保障体系策略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保证。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项目及课程评审机制的基础上,办学机构应根据合作项目的具体情况,探索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时所面临的人力、物力、 财力等方面的挑战,及其对整个教学、科研、管理、知识转化、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影响,探寻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对进行排序,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教育管理及运行机制。
最后,构建融办学机构管理、教学和学习为一体的教育教学内部质量评价机制,使之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办学机构应对教育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和服务建立相关质量评估标准,由教师、学生及相关管理人员对其工作和服务进行全面评估。而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上,应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由于采用个性化及差异化策略,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应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学质量评价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先导,决定最终教学成果,即毕业能力的实现。而教育成果质量则通过项目或课程评审机制,根据人才需求变化、国家政策指引、学生及利益相关者需求以及学生首次就业及其在职场的发展为出发点,进行相应调整,最后经国家教育质量评价检测,从而与外部质量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林金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 [J]. 中国高教研究,2017( 12) : 35-37.
[2]刘振天.系统刚性常态: 高等教育内部保障体系建设三个关键词[J]. 中国高教研究,2016( 9) :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