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方法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王译婕
[导读] 班主任的悉心教学与科学管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
        王译婕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春城校区) 201104
        摘要:班主任的悉心教学与科学管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在成长之路的起始阶段,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欠缺社会生活经验,在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种种事情时容易产生疑问或遭遇困境。此时辅助引导的责任就落到了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肩上。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要求小学教育不仅应重视学生文化知识与思维能力的传授培养,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与心理健康状况。基于此,笔者以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简要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当前班主任工作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为各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班级管理;方法论
        近年来,人们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自身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小学教育工作者正积极优化旧有教学模式并不断吸纳新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心理问题或心理隐患。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在小学阶段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与学生关系最为亲密的教师,理应组织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1.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重心已从学生成绩回归到学生本身,教学活动也围绕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有力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保障。拥有良好的心态与精神品质,学生才能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远,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新世纪人才。
2.有助于优化班级管理质量
        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班级是学生的基本载体,学校活动也大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能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在合作中深化自身与集体的联系,可以说班级就是学生在校园中的小家庭。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偏好在学习、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为班集体的进步助力。同时,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在当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情况下,班主任工作更需要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阶段,学生正逐步地走出家庭的庇护伞,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外界接触。在慢慢地学生会摆脱对家长以及教师的依赖,形成对事物的看法与较为成熟的心理。在这个蜕变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经历一些令自身困惑、情绪波动起伏的事件,若班主任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提供一些有效建议,将学生的心理状态拉回健康线以上,那么学生将会在每一次的心理困惑与情绪波动中锤炼自身心理素质,越来越少地被困难打倒。
二、当前班主任工作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1.过于看重学生成绩
        过于看重学生成绩是旧有应试教育思想遗留下的弊端,部分班主任虽已意识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班级管理时还是以成绩为重。平时,也经常从成绩出发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情况,这就使得学生对成绩也特别看重,在考试前及试中容易感到紧张,若考试失利则易表现出消极的状态,紧张消极的情绪其实不利于在考场中的正常发挥以及稳定学习状态的保持。
        其次,还有部分班主任将成绩作为划分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不同成绩的学生区别对待,这样是十分偏颇的。首先,每个孩子先天的智力水平不同,在学习中的表现自然也不同,教师的此类做法极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再者,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用功学习的前提下还是没有收获好成绩,教师的区别对待可能让孩子深陷自我怀疑的误区。
2.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足
        当前,班主任大多是由任课教师担任,需要同时兼顾学科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两个方面,事务是非常繁琐的。且大多数班主任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以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又缺乏充足的时间学习最新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班主任也无法及时给出专业的意见,大多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讲一些大道理,并不能以专业的手段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足也使得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活动时呈现出形式单一老套、缺乏新意的状况。例如,部分班主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在班队课、午会课上口头讲解相关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一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与小学生的认知脱节,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
3.没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不难发现,现在的家长大多忙于工作,鲜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虽然也会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但普遍询问的是学习方面,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则关注不够。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家长出于对学生未来就业的考虑,在孩子文化知识以及特长技能的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诉求,缺少与孩子细致深入的沟通。

此外,部分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也未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只简单交流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表现。
三、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方法
1.班主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往往起着处理班级各项事务、调节各类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高尚思想品质与正确价值判断的形成起着模范引领作用。教师在学生群体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做心理健康辅导时,学生是否信服教师,是否真正愿意敞开心扉。因此,班主任应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并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区、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工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规范个人言行,着装得体,授课中不讲脏话,不掺杂个人情绪,符合学生对于教师的心理期望。其次,小学生年纪虽小,社会经验与思想行为尚有不成熟的地方,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做到平等待人,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划分学生好坏的标准,久而久之,必然能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其步入社会后也能自觉遵循尊重他人的处事准则。此外,在面对面对学生做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做到肢体随意柔和,神态轻松,避免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谈话时以平等对话的姿态与学生沟通,若以成年人的审视态度,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拘泥于师生间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教师可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入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与主要场所,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社会”,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且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班级同学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自身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具备抗压能力,不被挫折轻易打倒。因此,打造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班集体尤为重要。
3.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仅仅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若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班主任工作便容易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前可通过分发手册、开办讲座等形式,先向学生们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展开。例如,我校每周四的午会课是“健康教育”,学校经常会组织各年级学生阅读符合各自年段特征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绘本故事,消除孩子们的紧张焦虑,更好的接纳自己、接纳他人。
        笔者也学习学校的教育方法,在教室后排的书架上摆放了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相关的绘本书籍,以文字与图画结合的方式,便于小学生理解。学生可在课余时间查阅,若发现自身情况与书中描写接近,便可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避免情绪持续恶化。
4.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恰好能够切中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相关理念的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班主任可在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结合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学习相关知识。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态,正确看待考试失利,笔者便在讲解前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相关片段,以刘星考试失利后改动成绩的例子启发学生们明白,在考场中的一次失利并不意味着自身能力不行,我们应该直面挫折,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好充足的准备战胜挫折。不仅是学习,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也应是如此,不该逃避或掩盖,而是坦然面对。
5.推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
        为了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告知学生在校心理状态并询问在家的情绪表现,带动家长一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保证了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便捷性,班主任应利用好各类社交软件,保证与家长沟通交流的畅通,以便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隐患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同时,班主任也要适时给家长发送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资料,帮助家长提升相关知识能力,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程度。例如我校统一组织的“每周益语”活动,每周五在班级群下发一些家长与孩子们的相处之道,让家长能够学习并运用到与孩子的相处之中。这一活动,不仅让家长自身得到了成长,也消除了许多因亲子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有助于优化班级管理质量,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当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过于看重成绩、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足、家长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班主任应通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推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等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以推动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婷.激发·鼓励·勉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16-17.
[2]马虹露.小学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的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12):99.
[3]马慧杰,李艳.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2):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