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陆云娟
[导读] 一直以来,阅读都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当下的学习成绩
        陆云娟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一直以来,阅读都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当下的学习成绩,还会促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中受益。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仍然较为低下。对此,本文将针对阅读教学,从需求、技巧以及拓展等多个方面出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探析
        引言: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是教学事业最为关注的一门语言学科。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打好基础的重点阶段,只有小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才能确保这些能力伴随他们终身,影响他们日后的生活。对此,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个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将教学与能力相结合,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了解阅读需求,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任务、完成学习要求,缺乏自主的学习动力[1]。对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阅读教育工作之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需求,正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形成独特的教学思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促使学生投身于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只有他们对语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感兴趣,才能确保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主动的发展阅读技能,进而彰显自身的主体地位。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该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让小学生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想象文章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多数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十分强大的好奇心,传统说教式的灌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他们十分渴望的一种教学工具。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将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落、雨雪纷纷的自然景色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大自然独有的魅力,随后引入课题:“风声、雨声,这些声音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从而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与热情,促使他们自主的阅读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想要传递的情感。
        二、传授阅读技巧,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其各方面的身心与智力发展都处在懵懂时期,他们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随意、不够具体,从而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意识与习惯[2]。

对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育工作时,应该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将一些基础的阅读技巧传授给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形成阅读意识与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训练就可以培育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在教师的监督下不断发展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阅读技巧时,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或中心思想,带领学生一同找寻文章的关键语句,一般文章的关键语句都在句首或者句尾,这种阅读方法不仅可以快速的掌握文章的内涵与本质,还可以不断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影响他们的一生。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应该教授相应的阅读技巧。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阅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从而得知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故乡的月亮。其次,教师应该让小学生抓住每个段落的中心语句,例如第二段的中心语句是“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的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第三段的中心语句是“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这样让小学生快速的掌握每一个段落所讲述的本质内容,从而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感受文章内容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结合内外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强调教学工作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也不应该拘泥于课本教材。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教师的坚持和努力,更需要学生的配合和重视[3]。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进行的延伸,是一种继续学习的手段。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将课内外学习进行一定的整合,以此不断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首先,教师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资源,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内容,将他们置身于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其次,教师还应该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阅读分享会、交流会以及课外阅读表演活动等等,进而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章内容,领悟学习的喜悦感和满足感,进而将自身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这样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巩固并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是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它对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育工作,制定相应的培育策略,例如了解阅读需求,激发学生兴趣;传授阅读技巧,养成良好习惯等等,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梅,杨叶.核心素养视阈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11:21-27+124.

[2]尹鑫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4:100-103.

[3]张传燧,何淑娟.基于“四生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0,04:54-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