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姗娜
莱西市月湖小学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 2666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教学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章的同时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推动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引言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缺乏的就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这四方面的训练,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越来越不重视对学生“说”的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该问题越发显著。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淡化、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这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初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寄情于文章中,更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增强文章的利用价值、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现有文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训练。
二、改善现阶段语言表达训练方式
1.立足语文知识来渗透语言表达训练
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扎实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首先,加强学生的汉语拼音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通顺、连贯的朗读;带领学生多识字,加强学生对字形、字义、字音的掌握。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文章中体会中国的汉字语言文化,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例如,在进行《海滨小城》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适当训练学生的词汇表达技巧。文中对“军舰”、“海螺”的描写用到了词语“银白”和“金黄”,那么这两个词除了都是形容颜色之外还有其他共同的特性吗?通过深入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构词都采用的“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组合方式,用此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造更多该类型的词语,如“杏黄”、“米白”、“橘红”、“橙黄”等等作为学生的词汇表达素材。
2.于疑惑处来渗透语言表达训练
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师生之间和谐、有效的沟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升华语文知识。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到合适的突破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例如,在学习《摔跤》这一文章时,有的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摔个仰面朝天?”针对这一疑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响应动作,来体会外力作用下人表现的不同神态。向学生解释,如果要搬很重的东西,用力的时候还是搬不起,一般不会发生摔得仰面朝天的情形;若是搬很轻的物体,但是用力过猛,那么可能会发生仰面朝天的状况。由此让学生明确“仰面朝天”的内涵,并能在日常表达中合理运用。将学生的疑惑点,巧妙转化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对文章有了深入理解。
3.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学生能够根据原有文章,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将文章内容讲述给别人听。运用该教学方法,能在课堂中丰富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也为阅读教学增添了许多趣味。例如,以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找春天》为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丰富“找春天”这一话题的讨论,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文中大多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述春天和春天的事物,对于“找春天”这一课题,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修辞手法描述春天或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其他事物等。
为了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关于“春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想象,假如“春姑娘”会说话,你们会对她说什么?“春姑娘”又会对你们说什么呢?有了这种教学氛围,学生们都充分发散思维,你追我赶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提升了表达能力。
4.于情感交融处来渗透语言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共情,对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很有利。情感交融的教学方法能够打造更真实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有身入其境的直观感受,使学生有较强烈的心理认同。感情越深入,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描述了侵略者恶劣行为,其中字字体现了侵略者粗鲁和残暴,尤其是“掠走”、“破坏”、“毁掉”这几个动词更体现了他们行径的野蛮、卑劣。侵略者在纯主观意愿下,对圆明园进行“肆意破坏”、“抢掠”,甚至为了销毁证据,在园内“放火”,我国数百年的艺术瑰宝就这样被他们毁于一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引导学生的情感递进,让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愤慨心境,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情感方面的写作规则和表达技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
1.活化文词,使语言内涵变得丰富
词语是基于单个文字之后最小的汉语语言单位,对于文章的整体呈现效果来说,词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词语理解力,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应用能力。对于文章中的生僻词汇,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正规字典或文献查阅,理解词语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能够在各种场合拥有正确的词汇表达。毋庸置疑,词汇表达专项训练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进行这类专项训练时,教师要选择能够清晰显露汉语言文字规律,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文章供学生赏析,使学生能够体会词汇的运用环境、感受汉语言独特的文字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2.模仿文句,使语言意趣相投
句子是文章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词汇、文字按照特定语言规律整合而成的,优美的文句绝不是文字和词汇的简单堆叠,好的句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带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段落和语句进行深入品读,这一点在新课改中也有提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找寻文章中的经典语句、积累教学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训练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专项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和词语的合理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表达出完整、通顺的语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时先让学生以模仿为主,鼓励学生对经典语句进行誊抄和反复朗读,让学生充分理解句子成分、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文章的语境和语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挖掘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协助学生感知语言文化的内涵,从而训练学生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语文水平。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再加以想象,用自己脑海的语言精准阐述各种各样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一步步引导学生增强语言表述能力和语文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语言运用习惯。教师要协调好语言表述能力与其他语文能力的关系,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有方法地进行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为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高永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方法探讨[J].家长,2021(10):183-184.
[2]王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方法[J].新智慧,2021(06):107-108.
[3]黄瑞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