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芸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于家民族小学 251512
【摘要】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85%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家长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大部分爷爷奶奶不识字,加上家长普遍认为读不读书照样挣钱的观念。导致农村学生普遍学习习惯较差。在近几年的研究探索中,我们从“抓好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儿歌落实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个方面入手在《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农村小学生
【前言】小学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2019年4月,我们临邑县翟家镇于家民族小学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积极开发、申报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题研究背景
1. 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校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不能自觉地完成课下作业;课堂上不敢大声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书写,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通过此课题研究应把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2. 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盲目而又茫然。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学习注意力方面、学习独立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
3.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学生,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从研究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入手,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最核心理念和最基础习惯,抓住了现代社会人所应具备的自主发展性人格的最主要特征,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
2、 “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习惯。从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关键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计划的实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研究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3、探索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模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掌握相应的教育研究方法,在成立课题组后,我们每周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2、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围绕学生在“倾听、书写、作业、预习、积累、阅读、复习”等方面存在的实际,我们认真开展课题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实验前测,对研究对象现阶段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现阶段学生学习表现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优缺点,以及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撰写调查报告。
3、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学习习惯中问题较大的几个方面内容编成儿歌,并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让学习习惯儿歌进行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4、注重管理,渗透学习习惯培养。
通过上研究课、开展专题讨论、反思教学行为、以及对平时的备课、上课、作业提出具体要求,并且制定教学制度来规范教学,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全体教师的中心任务,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把“培养什么”“怎么培养”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
5、开展活动,夯实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边研究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教育,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抓好课题过程管理。
抓好过程管理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要落实研究过程,我们首先拟定了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将每一阶段的工作拟定成工作日程表,使每一项工作具体化、细致化,并多次邀请县镇专家进行指导工作;其次,我们及时收集整理资料,每次活动我校都随时将原始资料转化为半成品或成品资料;最后,进行科学归因,完善课题研究归档工作。
六、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抓好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深入抓常规教学落实课题研究目标,做到四抓:
抓备课:所有任课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将教案中是否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作为评定教案优、良、中、差的指标之一。
抓上课: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规范学生读书、写字、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抓评课要求: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在评价时,要将在课中是否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作为评课优良中差的重要内容之一。
抓作业批改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应从学生答题的正误、书写、格式三个方面进行批改评价,并加注鼓励性语言。
2、借助儿歌落实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将《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出版了校本教材《好习惯要养成》儿歌文集。我们将本校学生在“倾听、书写、作业、积累、预习、阅读、复习”几个方面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编写提炼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并分年段重点诵读培养。比如低年级诵读“倾听、书写”的儿歌,中年级重点诵读“作业、预习、积累”的儿歌,高年级重点诵读“阅读、复习”的儿歌。为了让学生入脑入心,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儿歌每班印发一份,由学生抄写,诵记,并将诵读儿歌纳入常规管理之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学生将学习习惯儿歌入脑及心,我们利用班会活动阵地,把课题研究与开展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如在“艺术节”“科技节”“庆六一”、“庆十一”、“庆元旦”的舞台上展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风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整个学校文化的内容,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陶冶了学生情操,而且有效地促进和巩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七、实验成效
(一)学生学习习惯转变看得见。
通过两年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写字、倾听、作业、积累、预习等方面的习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有大部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习惯行为模式成型,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县推广。
养成对象
↓
明义与模仿
↓
有意训练与调整
↓
逐步纠正,有意控制
↓
习惯养成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设想
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杨冰:《成就一生的好习惯》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曹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教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3、李庆:《成功教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