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劳动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2期   作者:林莉莎
[导读] 劳动教育课程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重要基础。
        林莉莎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36
        摘要:劳动教育课程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从其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从劳动教育课程的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及机制保障等方面入手,提升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劳动教育  课程  教材实施  师资队伍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制定了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推进全面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职教育面向产业新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中职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欠缺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科学设置、合理实施,达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效果?这既是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劳动课程研究意义
        从教育本身而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加强新时期中职劳动教育,必须注意强化课程建设,解决在劳动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研究劳动教育课程,发挥了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论奠基作用,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激发其参加劳动的动力;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基石,其主要载体是课程,能起到树德、增智、强身、育美的综合育人实效,实现人全面发展真谛;于此同时,劳动教育既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未来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围绕这一要求进行。通过分类分阶段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学生获得劳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对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
        二、中等职业教育劳动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政府也制定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政策,各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标准不规范、教师素质不高、支持机制不完善等等。
        (一)劳动教育课程缺乏指导实施的教材
        教材是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在中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中,未能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通过调研发现,一些中职学校专门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普遍存在劳动教育理论教学不够,以实习和实训课为主的情况;一些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形式单一,以打扫清洁、美化校园等劳动活动为主;一些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脱节现象比较严重。综其原因,是缺乏中职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系统教材,忽略了对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劳动政策教育,并未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内隐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二)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中职学校教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相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要成长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还有较大的差距。经过调研发现,部分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教师缺乏成熟的培养模式、规范的培养课程及科学的培养方法;部分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转任师资短缺,兼职师资素质不高、引进渠道不广,专业支持乏力。因此,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


        (三)劳动教育课程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时,不仅要构建行之有效的课程内容,而且要注意保障机制的建设。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主要表现在:一些中职学校没有负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缺乏专用经费支撑,劳动教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督促落实;劳动教育场所单一,家庭配合、校内与校外资源整合不到位,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三、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教材建设,夯实劳动教育课程基础。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课程资源的挖掘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础。《意见》指出,“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中职学校应开发专门的通识劳动教育教材,以及将育人要求贯穿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中的“劳动+”课程教材,分年级分层次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培养学生劳动品格、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生活能力及奉献精神。一方面,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合理组织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内容,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在生产劳动中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工匠品质,日常生活劳动工作中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服务型劳动中的奉献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整合学校优质资源,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开发新技术、新形态的技能培训教材,以及蕴含劳动教育元素的学科教材,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教材中。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如通过“岗课赛证”融合提高技能培养水平,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建设劳模工作室或工匠创新工作室等等。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劳动教育课程的的关键。
        教师劳动教育意识和能力水平,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强化教师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使其成为教师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是教师能够自觉地、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切实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能力。对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使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授课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最后,要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非遗传人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三)推进机制创新,构建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保障。
        为了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中职学校必须建立支撑课程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首先,建立领导带头的示范机制,学校主要领导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带头研究课程设置、授课听课,指导并推进课程建设;督导部门要及时跟进实施情况,做好监督和反馈;其次,要积极拓展多渠道的劳动教育场所,建立与企业、社区共建的综合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校内要因地制宜,建设与校外劳动实践相互补充的实践基地。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资源整合,为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学工学农等社会劳动实践提供了场所,让学生能在田间地头、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的亲历劳动中,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劳动技能,能够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及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使劳动教育真正扎根并结出硕果。因此,中职学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设好师资队伍和保障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激励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工作、精通技能、报效国家,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10-12.
[2]韦佳.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35.
[3]杜华.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探究[D]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2月
[4]雷世平.实施“课程劳育”要抓住四个环节  《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5日
[5]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