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2期   作者:张迎春
[导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张迎春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   024076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为改变小学阶段的“全扶式”学习,让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要遵循课标要求,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把握初中学段学生特点,在遵循一定教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调整教学重点,做出教学创新。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上,在认真分析其教学原则的同时从多个方面做出策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道“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学习本就是学生个体化的活动,它需要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方法的投入学习,实现高效学习。但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并不高,语文教学很难取得扎实高效的效果。为改变这一状况,初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带动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有效手段,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时要坚持以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强调该原则,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快乐。
2、教师引导性原则
        正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它强调了一个教学规律,即学生善学要依靠教师的善教。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遵循引导性原则,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3、教学多元性原则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遵循该原则,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多个内容,要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焕然一新,这样才能找到更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着力点,进而遵循该原则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
1、借助微课,开展预习,提供课前自主学习空间
        初中学段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预习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一自主学习需要空间。教师要认识预习的作用,在课前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作好对应的微课资源视频,下达给学生。并且抓住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对应的导学任务单,导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能够从资源和方向上做好学生自主学习准备,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微课资源等高度利用。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学任务:①预习完成字词积累;②预习思考什么叫做物候,什么叫做物候学;③预习思考,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预习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⑤预习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趣味导入,激发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愿
        要想让学生愿意投入语文学习活动,能够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初中语文教师就要认识到兴趣激发的特殊价值,要从趣味导入入手,抓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展点,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探究,这样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推动也能够积极投入到语文探究活动中。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抓住趣味导入环节,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有效导入活动,借此来为一节语文课“开个好头”,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发展。如在开展《桃花源记》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美景,借此来引出成语——世外桃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趣味讲解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盛景,让学生“心驰神往”,产生对美好境界的探究欲望,并且鼓励学生们发表想法谈一谈自己想到的桃花源盛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桃花源记》课文。


3、课中创新,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课堂是教与学交汇的海洋,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海洋。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课堂的互动性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改变“独断专职”式教学模式,要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智慧碰撞、心灵沟通,从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认真划分小组成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针对本节课的语文教学重难点提出可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探究。如在学习《关雎》时,该首诗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艺术魅力独特。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度的寻找《关雎》的美点。A组可以从意境入手,B组则可以从情感入手,C组可以从形象入手,D组从语言入手...每个小组的讨论侧重点不同,在完成最终讨论后相互交流,不仅充实课堂,更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海洋。
4、有效提问,分层提出,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思维
        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思考。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做好有效提问,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提出问题,分层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并且在适应自己学习能力基础上的问题思考中深入语文世界,实现“学思并举”。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设计A、B层问题。A层问题相对简单,主要是对文本的剖析,如“说说你所了解的莫泊桑”、“文章中对叔叔的教法改变了称呼分类,在这其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B层问题则有一定进阶,是对思想的升华,如“若是叔叔于勒真是富豪,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根据你的想法,续写一篇短文小故事”。
5、开展自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认知
        初中学段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认知,也要了解自己在参与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种了解必须是主动的,应当具有自我反思意识。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优化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评价环节,要开展自评活动,在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之中让学生跳脱出自我层面对自我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看待。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建立“语文学习自我评价单”,让学生根据评价单从多方面思考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不足,在自我评价之下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的语文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评价单的要素组成应当包括学习态度、参与情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处理信息、创新学习等多个方面,要注意要素的全面性。
6、课后活动,多元开展,延伸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本就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它不局限在课堂,也不局限在线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推动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长效发展,就要延伸拓展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空间。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进行多元化创新,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能够接受语文学习,自主参与语文学习。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能够得到发展,学生也能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如教师可以建立线上“云课堂”,鼓励学生们登录客户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学习活动。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语文相关的多种比赛,如阅读、写作、朗读等,发展学生的语文能立,让学生在比赛之中突破自我潜能,实现自主语文学习。
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该阶段的语文教学特点,遵循上述原则,落实上述举措。要将语文教学最终落在“授之以渔”上,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足够的自主权,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最终达到“提质减负”的教学要求,建构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幸萍.基于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9):173-174.
[2]袁琴兰.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07):22-23.
[3]赵志红.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5(07):104-104.
[4]朱海霞.简析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5(09):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