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军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635000
【摘要】目的:探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表现和预防控制要点。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数据,调查核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病例数、遇难人数、流行病学、实验室数量。结果: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0起,其中未分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重大、严重和极其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5-6 月农村地区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最高。 同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上数据与其他时间和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较为明显,需要加强农村学校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以及高峰时段的实时监测。
【关键词】流行病学;预防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的、未知的、危险的事件,涉及传染病、食品和职业中毒等重大流行病,以及不明原因的大规模疾病。这些事件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危及群众的健康、安全和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偶尔会有政府执法和监督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此外,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尚不完善。近年来,我国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逐年快速增长,因此,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分析和概述,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对此,为更好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水平,本研究采用汇总研究的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供工作人员有效帮助。具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数据,调查核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病例数、遇难人数、流行病学、实验室数量。 本文实验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方法是指《国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义、分类的相关标准及相关管理工作规范,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非常严重、严重和较大、正常和未分类。 ①首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计划,这也是整个过程的主要和必要部分,构建调查的原则是公正的、完整的、准确的和有针对性的。所有内容都详细记录,设计必须科学,对现状的调查必须描述和分析; ②现场观察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观察工作时,运用调查干预手段,找出事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分析、描述和研究疫情基本情况、弱势人群、暴发因素、危险因素等; ③实验检测,除采取必要措施对流行病学原因进行预控外,还必须结合实验室实际和现场条件,对实验室设备进行高精度分析检测。由于流行病学病因尚不明确,常规筛查不足以确定检测内容,应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仔细考虑现场情况,明确采集标本的数量和类型,最后进行检测,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
1.3 评价标准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选择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描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况;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选择三个特征来描述:“时间”、“地点”和“事件类型”。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包对相应的数字分析研究,一类是计数资料(),用t表示;另一类是计量资料n(%),用x2表示。用上诉方式对患者检验值进行计算,算出最后的p值,当P<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经统计,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0起,其中未分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重大、严重和极其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详细见表1。
表1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注:与较大、重大、特重大的事件发生率相比,#P <0. 05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5-6 月农村地区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最高。 同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上数据与其他时间和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 <0.05)。详细见表2。
表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n(%)]
3.讨论
如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感染者,合理的事前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感染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治疗,以此确保感染者得到最好、最有效的治疗以及实施最有效的急救计划,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和救援成功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当人们没有做好应对准备时,往往对人类健康构成更严重的威胁。提前完善适当的程序可以确保在短时间内完成医疗保健任务[2]。
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根据统计发现,共发生了23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非分类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高于较大、严重和非常严重的突发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6月农村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最高,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因素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述数据与其他时期和类型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大致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为突出的流行病学特征,必须从防控策略上制定和实施。
基于此,工作要做好多层次协同防控,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预警、早治疗、早隔离。对于早期发现,可以根据互联网上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判断。例如,如果麻疹发病率高且集中在一定时期,已经超过限值和预警阈值,就需要及时考虑麻疹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同时,以显性感染为主导,对当地托儿所和学校进行及时综合防控,评估风险,卫生部门提出预警建议,对已患病儿童进行隔离治疗,减少感染风险。为实现早期诊断,卫生机构要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科门诊,将发热、腹泻患者列为重点患者。对于早期治疗,多为门诊确诊的患者要及时入院隔离治疗,对接触患者的易感人群要及时预防和管理公共卫生事件[3]。对于早期隔离,当预计公共卫生事件占主导地位时,应为相关人群接种疫苗,并开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宣传活动。疫情期间,提醒人们减少或避免进出拥挤的公共场所,患者应立即消毒,开窗通风,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进行有效防控。此外,在传染病高发季节,要做好疫苗预防和针对性防控工作,实现防控目标,将公共卫生事件和危害最小化。
综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较为明显,工作中需要加强农村学校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在高峰期实时监测,减少突发事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以此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损害。
参考文献:
[1]陈庆国.探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J].当代医学,2020,26(05):41-43.
[2]吉祥燕. 县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管研究[D].山西大学,2013.
[3]马建珍.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缺失与再造[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4}(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