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艳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庖丁解牛》是必修下第一单元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根据新课标精神,本单元语文素养要求“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特征,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领会诸子散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学习《庖丁解牛》,从审美角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寓言的鉴赏能力;从探究角度,要求学生通过作品和作者对话,观照现实,分析评判课文阐释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文言字、词、句知识。
2、细读文本,解读寓言的多元内涵,体会文中“解牛之道”的现实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细读文本,感受寓言说理形象、生动的特征,体会想象奇特、瑰丽多彩的语言魅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庄子》深邃的思想,体验“中华文明之光”的魅力,生发热爱、传播“中华文明”的信念。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1.文言字词句知识的落实与积累。
2.解读寓言的多元内涵,体会文中“解牛之道”的现实价值。
四.【教法及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朗诵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
知识热身
预习课文,疏通字词 ,翻译全文 ,完成预习检测。
实词:中、进、批、导、善”等 虚词:为、乎、然、于、因、盖等 固定结构:“所倚”等 句式:“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刀刃新发于硎”等 成语:“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等
【抛出问题,导入新课】(2分钟)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庄子是讲寓言的高手,《庖丁解牛》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围绕教材,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指向知识技能中的“解读寓言的多元内涵”)
明确:《庄子》中描写了一位“神乎其技”的厨师,告知我们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独学,10分钟)
1、自主学习,掌握“中、进、批、导、善”“乎、然、为、于”等词的用法和意思,能较准确的翻译全文。(设计意图:从文字层面落实文言字词句知识)
2、分析写作思路:全文围绕“解牛”分几层来讲养生之道?
明确:第一段 解牛 二三段 闻“道” 第四段 得“道”
【细读课文,挖掘内涵】(分小组群学交流,16分钟)
1、庖丁解牛之“技”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第一组展示,3分钟)
①舞蹈化动作细节: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②节奏感声音摹写:砉然向然騞然 合乎 乃中
角度:绘形摹声 手法:比喻夸张 效果:诗意化
2、文惠君所闻解牛之“道”是什么?(第一组展示,5分钟)
①面对庖丁出神入化的表演,文惠君由衷赞叹道“哎呀呀,好啊!同时发出了技何至此的疑问,对此庖丁是怎样回答的?
②庖丁的话如何理解?“道超过技,源于技?(对不对?)请大家从原文中找反应“得道之路”的句子,或者是成语。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用课文中的各种语言形式分析问题。)
【明确】:庖丁解牛过程:目有全牛—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解牛过程中有方法、有态度、有理念。
3、文惠君得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第五组展示师生共同探讨,8分钟)
【明确】:观解牛,得养生——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研究途径:
①寓言实指义探讨:解读“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的关系系
庖丁求于“道”, 精于“技”的过程是以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
②补充资料印证《庄子·养生主》开篇: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身,可以尽年。
【再读课文,拓展延伸】(师生探讨交流,12分钟)
4、作为学生《庖丁解牛》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明确方法:【品味语言,人性化解读】结合语境,体会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含义。(要求小组讨论,第七、八组负责交流展示,5分钟)
文中抽象的哲学思想借助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想象进行表达:如技与道;目有“全牛”和目无“全牛”;“官知”与“神欲”、“无厚”与“有间”几组相对的哲理性概念,把读者思想引向深入;而“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的比喻,“良庖”、“族庖”间的对照,“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夸张,“踌躇满志”的精彩描绘又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给读者进行哲理内涵的个性化解读创造了空间。
学生展示: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4、做事要循序渐进。
【设计意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基于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经验的获得,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5、从庄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中(历史、现实,社会意义)悟到了怎样的文化之“道”?(老师补充材料,引导交流7分钟)
【研究方法:补充资料,援引互证】
庄子南华三十二篇,篇篇皆以自然为宗,以复归于朴为主,盖所以羽 翼道德之经旨。其书有玄学,亦有禅学,有世法,亦有出世法,大抵一意贯串,所谓天德王道皆从此出。
——明.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食店,天天得吃,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有病就得去药店,道家就是开药店的。
——台湾学者南怀瑾《论语别裁》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庄子. 人间世》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养生主》
——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庄子. 人间世》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明确】: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广泛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同《庖丁解牛》被现代读者赋予丰富内涵,我们要“取其精华”,发挥其积极价值。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大量语言素材的补充,开拓学生视野,引导他们真正感知先秦散文的文化魅力,自觉成为发扬“文化之光”生力军。
七.【作业布置,温故知新】
试着创作一篇能以生动形象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短小寓言。
八.【板书设计】
作者简介:雷艳,女,41岁,高中语文教师,中教一级
通讯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442000 邮箱:3094234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