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维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三迪小学 721004
【摘 要】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深度解读文本,了解学情;高度优化设计,追求实效;再度加强反思,重在提高。
【关键词】 解读文本 优化设计 加强反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如此,必须有预先的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备课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也是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最基本的教研活动。那么,小学教师如何备好语文课呢?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备课做了一定的探讨:
一、深度解读文本,了解学情
近年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为我们带来了教学的无限生机。教科书的编写思路科学而清晰,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强化阅读,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要素的提出,使语文的教与学目标更加明晰。教科书中,一个个语文要素的渐次呈现,自然搭建起教与学目标点线面体的螺旋结构。语文要素就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载体。教与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就是扎实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在备课前深入领会部编版教材的这些特点。
其次,小语每一册教材中都编排了很多课文,课文就是阅读材料。课文即文本,文本是构成教材的主要元素和主体材料,解读文本尤为重要。透彻而适度地解读文本,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了解每一册教材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编排体系,明确每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领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一节课上得再花哨,文本都没有彻底解读,那又有什么用呢?笔者认为文本解读可有三条途径:1、提问:每当我们备课时,应先脱离参考书、教案书等,拿起语文课本读,有什么问题,一个一个问,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因为文本就像一个充满无数问题、无限魅力的提问者,问文本,它会让你上出使别人眼前一亮的课。2、比较:自己问完文本,再来看参考书、教科书,再来搜索网络教案,你会发现很多问题甚至错误,这样你就会批判地接受它,会取精去粕,会释放个性,顿生灵感。3、读书:读书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准确、更透彻地解读文本,“读书能打开我们看文本的第三只眼睛”,可读一些哲学、美学方面的书,让我们从别的不同的角度深度看文本,这样,文本解读到位了,课就成功了一半。
同时要了解学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备课时应自始至终地考虑学生的具体状况,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这样就会明白提出什么教学目标,创设什么教学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师生之间选取什么沟通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二、高度优化设计,追求实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学设计不合理、不完善、不科学,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了形变了味,学生得不到真正的自主,课堂达不到高效,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受到限制。其次,阅读教学没有“以读为本”,突出了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没有很好地关注文体,凸现语用,歪曲了“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性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应高度重视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达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1.导入环节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环节设计得好,课就成功了一半。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全身心地“入”。导入起点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因此,可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的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2.问题设计
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应具体、明确、适宜。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不要琐碎,应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可突出引导的方法。
3.关注语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落实语文课程的性质,关注语用,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关注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并反复推敲好在哪里?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还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作者的写法,学习作者表达上的特色、亮点。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因为读写结合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寻找读写结合的最佳契入点,让学生写在有感而发处,写在顺理成章处,写在情与理的交集处,也可进行仿写、续写等。
4.培养自主
课堂上要落实新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设计一些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多探究多展示,多学多练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有效,意义不大的不要设计,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可让学生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自主学习,如画一画思维导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让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理清文脉,理解内容,领悟写法等,让学生的学路更清晰,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再度加强反思,重在提高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的重要性。教师不要只做教书匠,要做研究性的教师就要善于反思,因为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深刻反映着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一个不能经常反思的教师是永远不会进步的。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把反思当成一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反思的深广度方面多做努力:
1.反思自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而深刻。
2.反思自己在备教材的时候是否认真地备了学生。
3.反思教学环节和课堂结构的设计是否达到了最优化。
4.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5.反思自己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上的反映。
6.反思实际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
7.反思哪些环节的教学是高效的,特别要注意反思教学高潮:学生学习情绪高、教学效率高、教师左右逢源,为什么?同时要着重反思哪些环节缺憾过多,为什么?如何改进?
.......
要注意的是:反思最终应走出“本节课”,理性地认识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能从个别(本节课的某一环节、某一片断)到一般(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反思其深度和广度。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于指向未来的教学,其实它也是在备课,因此,“反思”的落脚点应在于“今后应该怎么办”上,应指向今后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启示,这种启示必须走出具体的教学(本节课、本单元等)。
【参考文献】
[1]付伟;浅谈如何备好一节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9期
[2]雷永生;教学设计理念下的教师备课新思维[J];西藏教育;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