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和提高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2期   作者:贾晓蓉
[导读] 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越过语感去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贾晓蓉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四中学   广东清远   511800
        摘要: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越过语感去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可能教会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语言知识只能以语感的方式获得。因此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语感。在实践中我尝试通过朗读、仿写、背诵和练习来训练和提高语感。
关键词:语感;语言能力;语文素养
引 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迫,享受审美乐趣”。 ①由此可见,培养语感这一目标贯穿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感的培养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是语感,怎样培养语感呢?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语感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主要能力,也就是语言能力的实现一定要以语感能力做为主要方式,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可能教会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有些语言知识只能以语感的方式获得。这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可见,培养语感是语文学科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语感作为一种个体思维能力,它肯定存在个体差异性,但是只要具备先天的生理基础,就可以在后天培养和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培养语感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在“美读”中培养语感
        “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①,这句话强调了阅读在语文学习时的重要性。所以学习语文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语感,这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感情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①
        认真阅读过的人都知道,完美的阅读体验是眼和心的完美结合。即在阅读中,眼睛的阅读是物理的阅读,它是用来准确地接收课文的书面信号;另外一个就是心灵的阅读,要用心“看”到文字和符号背后的意义,用心体验作者在文中呈现出来的美。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效阅读呢?首先是准确把握语音和声调以此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二是运用心灵阅读,重新组合课文中的生活原型。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显现图画,使文字、语音、语义、物象等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一起加工成立体的、全方位的触摸与感受。比如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让学生感受“聚”和“怒”字的妙用;苏轼的“月色入户”中的“入”字的意境。这样有意识地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和语感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和升华,并最终能感悟文章里的美,这就是语感。


二、在背诵中体会语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①曾祥芹、韩雪屏将“阅读”定义为:“读者从写的或印刷的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或情感、信息的获得。”③因此想要获得审美的情趣和能力,它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获得语感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背诵。通过背可以积累词语、语言,学生将优秀的文化沉淀下来变成自己的文化积淀,从而增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了自己的人生品位和人文素养,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朱自清的《春》这一课为例:《春》全文语言清秀、朴实隽永,读来朗朗上口。教学时我在赏析了文章之后,又花一节课要求学生全文背诵,背诵方式采用小组间限定段落有感情的限时背诵比赛的形式。因为这是一篇行文非常优美的散文,让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积累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成为他们今后运用语言时帮助表达的材料,让他们受益终身。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加深的过程。”因此背诵一些优秀的文章,使之成为自己言语的储备是很必要的,熟背之后遇到要用时,这些语言储备就会自然感悟出来,这种感悟就是语感。
三、在仿写中提高语感
        提高语感也可以利用仿写训练使之实现。学生在仿写前的境界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仿写训练后学生达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进而提高了领悟语感的能力。同样是教授朱自清的《春》,在朗读、背诵过后,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后我又要求学生模仿《春》的文章结构和语言写一段文字,学生们都很积极的去完成了,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描写自己眼中的秋天的: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是阳光灿烂的样子。果子熟了,秋虫叫了,天气凉了。小草懒懒地像老年人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园子里,田野里,瞧去,满山遍野是金黄色的。
        这样的描绘,学生就在“不言中”了解了句子的结构,体会了语言的特色,领悟了写作的技巧,达到语感训练的目标。
四、在练习中把握语感
        语感教学在“读、背、写”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就要采取“练”的形式。“练”一般可以分为课堂练和课后练两种形式。然而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品析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如《紫藤萝瀑布》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请品析此句中,“迸溅”这个词的妙处?“迸溅”指向四处溅,生动地写出了花朵生命力旺盛,向四处喷薄而出,彰显了紫藤萝的生机与活力。再如《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请品析“偷偷地和悄悄地”的含义?这两个词表达出母亲生怕动静大一点就会激怒儿子,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限的包容和爱。课后练习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主题丛书来练习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扩展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只要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语文的语感教学中努力探索和不断前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016年7月;
② 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和做法》,《语文学习》1990年第9期;
③《阅读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