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萍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36
摘 要:为了促进思政元素更巧妙地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研究分析了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专业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思政基础与思政能力薄弱,缺乏合理可行的教学策略,缺乏专业课程思政管理、评价、监督、协同育人机制。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从教师、教学、制度三个角度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专业课程
资金来源:2020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重点教改项目“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动漫专业课程的构建与实践”(2020A07)。
[作者简介]蒋玲萍(1990—),女,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职业教育研究。
一、引言
据文献可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最早是中国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进程中提出。目前,思政课融入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困难的一点就在于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中,简而言之,在传授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实现价值引领。因此各类高校通过举办各类课程思政比赛探寻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比如举办课程思政说课比赛、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课程思政论文比赛等。
二、高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也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都是对“课程思政”的定位和要求。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处于“孤岛”的困境,而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两张皮”现象仍未改变,据分析,产生这种境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思政基础薄弱、缺乏思政教育能力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要求专业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育人理念,所谓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专业教师要积极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下,学生才会不由自主的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很多专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简单结合,在摸索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方法上画了很多精力时间,这就导致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质量和效果降低的同时,思政元素也没有很好地渗入课堂。归根结底,还是专业教师本身思政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所以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时,根本不清楚哪些是属于或者不属于思政元素内容,这就直接导致课堂传授的混乱无序。对于专业教师思政基础薄弱。思政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政校各方并不重视且并无解决措施,这就使得思政课程实施质量难以得到很好地落实和提升。
(二)缺乏合理可行的教学策略
目前高校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不影响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下如何融合思政元素、如何传授思政元素、如何发挥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作用。对于该挑战,政校双方都没有明确的帮扶与指导,导致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理解,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留出一部分时间专门讲授思政教育知识,或者将思政知识生硬的融合在专业课程知识中,这反而使得原有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变得更为复杂、难懂,无疑又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落实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没有发挥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紧密合作的功能性,从而导致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根据专业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协同理念,思政教师并没有根据不同专业设置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方法体系和教学策略,然而思政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已无多余心力和时间制定出不同学科体系、不用专业设置的教学策略了,这就导致专业教师依旧面对不能及时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能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三)缺乏专业课程思政管理、评价、监督及协同育人等机制
目前,高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切实可行的机制制度和系统的监督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这也是导致高效专业课程思政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教学管理、监督、评估机制是促进课程思政得到落实的有效手段,也是激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和评价课程思政质量和效果的高效工具。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上就不会有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持续出现“重知识技能,轻价值引领”的现象,也会导致学生忽视课程思政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达不到课程思政深入渗透的目的。长此以往,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久也会沦为形式主义的结果。
三、高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所出现的在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现从三个角度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从教师角度,全面提高高校教师思政意识、思政基础和思政能力
1、增强高校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习总书记指出,高校各学科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学科专业教师思政意识薄弱,他们在思想上就较为疑惑,学科专业课程中包含思想政治元素吗?这种困境造成绝大部分高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只专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授,从而导致高校专业课堂上出现了“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够培育出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知识技能与素质兼备的人才,就必须加强高校专业教师思想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政意识,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专业课程中。
2、强化高校专业教师的思政基础和思政能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就必须提升教师的思政基础和思政能力。一方面,需要对专业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系统培训,让他们快速而全面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合专业课程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花一些精力专研教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找到他们之间的切合点,或是价值范式,或是文化因子等,要充分挖掘潜藏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二)从教学角度,丰富课程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他们大多都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在认知方式上有着跟以前传统的大学生有着本质的不同,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他们有着先入为主、追赶潮流、特立独行的特点,他们不仅满足于散发个性、搜索信息、发展能力等个人诉求,他们还有更为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的需求。针对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体来说,丰富课程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至关重要。
1、选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提高课堂吸引力
案例的选择决定了整堂课是否吸引学生、是否满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案例也不是盲目性选用,要选取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教育意义、与专业课程高度相关的案例。比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所教授班级为动漫专业学生,他们对动漫相关内容都非常关注和感兴趣,于是,在课堂上就选取了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海报案例,从该案例中不仅与专业课程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包含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即培养学生爱国之情、以国为荣、保护国家文物的情怀。
2、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上,专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导致课堂出现“老师独自唱戏,学生昏昏欲睡”现象,别说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了,就连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难以掌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比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等。比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针对“中秋节”的主题设计主题海报,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体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及主动发现和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不知不觉中融入学生头脑中。
(三)从制度角度,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1、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同向同行,达成协同效应。第一,教育部门应该更加重视高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第二,高校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高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应该要以立德育人为教育原则,以机制制度为重要手段,以思政教师为核心,构建出适合不同学科体系、不同专业设置、不同课程内容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出以互联网社交平台与互联网教育平台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机制,基于此,思政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及时地反馈专业教师遇到的任何关于课程思政的问题。第二,根据高校办学特色、文化传统以及相关学科或专业的特色,完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无论哪类学科、哪门课程,都包含着许多的德育元素,要注重课程开发,深入挖掘蕴含在学科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分解课程目标、内容、模式、结构等内容,寻求一切可以渗入在专业课程中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因子,并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案例元素,进而实现思政教育隐形渗入。
2、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第一,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广大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他们以更快的速度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在物质和制度保障下稳步前进。第二、制定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的有序进行,需加强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监督,要严格执行教学监督和听课制度,并尽快制定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制度。第三,制定合理教学评价机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不仅是对教学教学行为的规范手段,也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3]王学俭.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9-11-15.
[4]杨友涛.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J].林区教学.2020-08-25.
[5] 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01.
[6] 周家乐.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