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何通过网络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期   作者:杨柳青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创新已逐渐成为改革的主旋律。
        杨柳青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3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创新已逐渐成为改革的主旋律。而实施创新教育,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但课堂教学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初中英语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者必须把它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础,以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和思维能力发展想结合,笔者通过随堂观察、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学习理论知识等方式,力求分析的客观、准确。分别通过三个阅读设计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就完善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 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一、移动互联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1.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目前移动互联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情况如何?己经具有或者依然缺乏哪些教学举措?2.初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如何从课堂设计入手,有效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1.2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学生对象来自于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初一、初二的平行班学生,其中初一选取4个班级,初二选取4个班级,班级之间的英语水平相差不大。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初一、初二两个班级,课堂观察的班级初一、初二都有。
1.3 网络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让本文的研究更精确,同时更具有说服力,笔者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考虑到课间时间有限的关系,此次问卷调查样本主要覆盖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实施时实际发放19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9%。此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调查问卷见附录。
1.4 调查内容和结果   

        如图1、2所示,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如何理解英语的方式上,78.4%的学生经常借助汉语帮助理解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87.4%左右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表达观点时使用英语。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模式,但是在课堂表达形式上注重了英语的运用

        如图3、4、5所示,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96.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为思维发展提供了途径,且认为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幅度最大的学生占大多数,约72.2%;在所获得的思维能力中,42.6%的学生选择了逻辑分析能力,45.8%的学生选择了概括归纳能力,选择类比和想象能力的极少。

        如图6、7、8所示,在所获思维能力对其它学科的影响中,48.6%的学生认为文字理解能力帮助最大,其次32.7%的学生认为文章分析能力帮助最大,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获得的思维能力对数理科目帮助最大,其次是文史科目。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有48.6%的学生认为阅读训练和35.4%的学生认为写作学习最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最后的建议和感想中,很多学生提到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应该更简洁,布置任务更明确以及问题的设置应加深难度和广度。
        由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的状况,其主要结论如下:
        1.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还不能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往往借助母语的帮助获得对英语的理解;
        2.初中阶段阅读和语篇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使得学生感到对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挑战性;
        3.学生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还有更高的期待;
        4.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目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二、移动互联环境下,促进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1移动互联环境下,教学活动促进思维教学设计案例
课堂案例
课题: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 France is calling
选材:《Oxford English 7B》
I.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ives:
        1) Students can describe places with certain adjectives and verb phrases, e.g. “lie/perfect/excellent/be famous for/go on holiday/ go sightseeing…”
        2)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mmend a place using target words
        2. Ability objectives:
        1)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idea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nd get the key words.
        2)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mmend places and plan a trip by discussing in pairs as well as in groups.
        3. Moral objectives:
        This class is designed to widen students’ perspective and richen their geographic knowledge of their home town .
        III. Lesson Focus
        To recommend places and plan a short trip by using recommendation words.
        IV. Teaching procedure

这堂阅读课的设计特点如下: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利用网络的协助,通过听、说、读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熟悉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从文中找答案,学生既可以利用文中提供的词汇和语句回答,又可以有自己的拓展想象,对词汇的运用范围更广,想象的空间更大,这有利于学生想象创新的思维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预习,搜索研究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互联网和学生互动交往,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互动交往,学生和学生互动交往。在这些互动交往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发展。
三、 利用移动互联资源促进思维能力教学实施策略
3.1利用移动互联资源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是英语学习兴趣的非常好的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合理的设计网络资源搜集、网络APP、网络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完成学习目标。
3.2利用移动互联积极创设英语情境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运用不同的APP让学生制作与课题相关的作品在课堂分享,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让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用网络软件的先进功能完善美化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与同伴进行熟练的合作,在自由的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借助移动互联网,扩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材将大量的英语信息充分提供给了学生,可是,书本图片文字内容再丰富,也是通过静态的形式展不出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吃速发展,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移动网络资源,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创新,从而让这些静态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初中教育阶段利用移动互联资源的英语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影响的,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的。为了达到以上教学效果,本研究建议教师应该着手优化课堂设计,精心构思课堂的思维含量和品质,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步骤,从问题设置到任务的开展,乃至课后任务的布置,都应该体现对初中生应该具有的思维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为提高学生素质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桂汝.浅析初中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5.07
[2]王玲显.延伸初中英语课堂思维空间[J]教育新理念,2014.11
[3]许凤珠.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层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