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琴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摘要:本文从真实的案例中反思常见的“请家长”教育方式。为了通过“请家长”真正促进我们教育工作,本文分析“请家长”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且要结合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把握好时机、做好充分的准备、维护好家长和学生的尊严。
关键词:请家长 ;尺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虽然在当班主任的这几年中遇到了很多教育问题,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我前几年刚接手的七年级1班陈同学。新学校新坏境,几乎所有学生表现都不错,力争在老师同学心中留下好印象。但是这个陈同学开学第一个月就陆续出现上课迟到、不能按时交作业、上课说话随意、上自习课脱鞋等不文明的行为。因此,他每一次犯错我都语重心长地和他交谈,每次他答应好好的,但是效果不明显,反思到自己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他只是表面上服从。在之前的谈话中,他很不愿意我联系他的家长,提到打电话给他爸爸,他的反应就比较大。但是联想到家校合力,争取教育最大化,我都会在与他交谈之前打电话给家长问问具体的情况,我和他的家长之间慢慢建立起了默契,但是我都没有告诉过陈同学。担心他认为我是向家长告状,让他和我之间有更多的隔阂。上学期期末生物复习课上,他不仅没有带书还影响老师正常上课,并且生物老师批评他时与生物老师顶撞,课后值日班长向我汇报了这个情况,了解了事实后,我大声训斥了他,我说要请你家长来一趟。他立马哭着喊道:我受不了了!我想打人!想杀人!”看到他这么过激的行为,结合之前多次谈话都没有明显效果,我是第一次当他的面打电话给他爸爸,请他爸爸过来谈谈,并让他留下,他立马就哭了,当时我想可能是害怕他爸训他的吧,结果他见他爸爸时一边用拳头捶自己的胸口,一边留着眼泪说爸爸我对不起你,你不应该来学校。面对陈同学过激的行为,我先让他冷静一会,拿个凳子让他爸爸在办公室外面等一会,我和陈同学在办公室里面,等他冷静下来,用温和的语气对他说:“现在的教育包含三个层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只有这三种教育形成合力时,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因此请家长到学校也是我们老师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方式,你怎么会这么激动?”,他沉默了一会,含着泪结巴地说道:“在小学时,班主任在他每次犯错后都请家长,爸爸几乎天天都到学校,每次到学校回到家后,家里就鸡犬不宁,所以现在对请家长有阴影,我不想家里因为我吵架。”听到他说到这个,我心头一颤,这孩子心中有家,心中有爱,那么更加可以好好塑造,同时第一次反思“请家长”这种教育方法。因此我引导他选择向我敞开心扉,再根据我平时对他的了解,他画画特别好,从此引导陈同学找到学习的动力、人生的理想与方向。当与他爸爸谈过后,知道孩子在家的一些行为可能更加不正常,情绪也更加容易激动,但是每天到睡觉前脑子很清醒,听他爸爸说,有一天睡觉前突然说一句其实朱老师也是很辛苦的。现在我还是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对待他,只能用更多的关心、理解去温暖和包容他,在这个学期他作业能按时交了,上课迟到次数明显少了,每次考试之前都用心复习,不会的还专门问我或其他同学,有什么想不通的会主动来找我帮他解决,那一刻,我深深地知道:我已经走进了陈同学的心里。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通过这次事情也让我对“请家长”这个方法进行了反思。“请家长”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吗?显然不是,不恰当的方式反而适得其反。巧妙的“请家长”不仅可以使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促进家长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请家长”能真正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呢?本文认为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请家长”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
本文认为“请家长“并不适合用于所有学生,学生的成长经历、自我认知、性格特点、抗挫败能力等等都是我们老师应该考虑到的事情,像本文中陈同学这样的事实上并不适合请家长,他心里极度抗拒“请家长”这种方式,事实上请同学的家长来也是失败的。若不是和他及时交流,很容易和老师形成对立面,那么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老师将会遇到更多的阻碍,违背了“请家长”的初衷。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4]。因此,本人认为至少在初中这个青春叛逆期,“请家长”首要照顾学生的心里感受,爱学生,请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他。
二、“请家长”要考虑到家长的教育方式
相信很多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请过家长,并且大部分都遇到过请家长到学校,性格急躁的家长当着老师甚至同学面上来动手就揍孩子。面对这样的情景,作为请家长来学校的你有什么感受?“揍”真的有效?最终无非是恶化了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因此,若遇到脾气急躁、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我们不妨先打电话告诉他该如何教育孩子。
三、“请家长”要考虑到家长的综合素质
虽然现在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但家长的素质仍参差不齐,更有一些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问题倘若请过来的家长不仅不会帮忙解决问题,反而站在疼孩子的角度去责怪老师或者他人,并且这一错误的教育思想将深深地影响到孩子,甚至导致学校教育无效,这样的家长个人认为不如不请。
四、“请家长”要把握好时机
作为班主任,我们在“请家长”时要把握好时机。现代生活节奏比较快,家长的工作也是日理万机,因此“请家长”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不妨给家长一个选择的时间。同时,为了高效解决问题,我们不妨先给家长打个电话,让家长了解一下学生的简单情况,明白老师约见他的目的,知道孩子在哪方面出现偏差,以便家长有时间思考这一问题,见面后知道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五、“请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2]
通常和家长的沟通无非要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和家长就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特别是突发事件进行沟通; 二是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状况;三是和家长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精心准备谈话内容。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性格特点、在校的日常表现、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以及此次请家长来校主要想解决的问题等,都要心中有数。反之,如果家长来到学校在和老师的交谈过程中,觉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不是很了解,语焉不详,或是教师对本次邀请来校解决的问题事先调查不清,与学生所述事实有出入,则有可能会影响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降低家长配合的积极性。
总之,“请家长”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门学问[3] 。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因人制宜,就不会出现“老师请家长,学生听了皱眉头,家长听了直犯愁”的现象。因此,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成效,就应科学的运用请家长这一教育方式,使学生的教育环境更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府雅菁. 请家长”的几点思考. 平等、关爱、理解.世纪桥[J]. 第244 期.97-98.
[3]孙治国.请家长“六忌”.中小学教育.中国教师[J].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