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萍
江苏省溧阳市培智学校
【摘要】融合教育是未来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提倡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在最接近正常化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学前阶段是儿童社会化的开始,融合教育在这一阶段更为关键,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从师生接纳、无障碍环境设施、学校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学前儿童;特需学生;融合教育;环境设施;支持系统;建构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呼吁世界各国开展融合教育,强调教育应向所有人开放,特殊儿童应与正常儿童一起在最接近正常化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开端,是特殊儿童社会融合的基础。努力增加适龄残疾儿童入学机会,提高学前特殊儿童入学率。
一、学前综合教育支持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幼儿园支持方面
通过对溧阳市融合协作试点幼儿园及幼特融合试点班的的了解与走访发现,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并没有能够真正接收特殊儿童到幼儿园就读。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幼儿园可以接收特殊儿童,但没有特殊儿童入园;第二类幼儿园表示,有个别特殊儿童在幼儿园就读,但这些学生的障碍程度相对较低,刚进幼儿园时,他们并不是作为特殊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所有的教学和生活服务都与正常儿童无异;第三类幼儿园是允许特殊儿童每周定时参加一些幼儿集体活动。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针对性的课程、教材、配套服务和康复治疗的支持,即使从最基本的无障碍设施和环境条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缺乏教学场所和户外活动设施。按照国际无障碍设计标准,幼儿园没有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其次,缺乏无障碍教学设施和资源。如没有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只有个别幼儿园增加了心理咨询课程;教师方面,基本上没有特殊教育教师,大多为学前教育教师;这些状况,直接导致特殊儿童入学后,幼儿园无法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
(二)普通儿童家长与社会支持
幼儿园要实现融合教育,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幼儿园条件的保障,更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孩子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融合教育,发现普通孩子的家长对幼儿园接纳特殊儿童仍有一定的抵触和质疑。虽然大多数家长愿意让孩子和特殊儿童接受和玩耍,但对特殊儿童全面进入普通幼儿园却没有积极的态度,这也是各类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最大的心理顾虑和外在阻力。在能够接受特殊儿童的家长中,选择特殊儿童残疾类型倾向明显的家长对智障、孤独症、学习障碍学生的接受程度最低,而对身体残疾、语言障碍和视听障碍儿童的接受程度较高,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和交际能力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儿童的发展。
二、学前特殊儿童综合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支持系统
教育需要依靠教师、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也需要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1.加强政策和法律保护。支持系统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要依靠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力,规范扶持体系,保障扶持行为,一方面可以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为幼儿园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它可以明确幼儿园、家长和教师的责任,既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又要相互配合,确保特殊儿童自身应该享受的权益。
2.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专业的特殊教师,普通幼儿教师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园引进特殊教育教师,更重要的是要让普通教师增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幼儿教师的在职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在特殊教育的技能方面进行培训,以便于对特殊儿童专业化的教育和引导。
3.确保融合教育的资源和资金。在普通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指导。因此,应在普通幼儿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确保幼儿园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师资培训、个性化教学、专业化的康复等方面有物质和人力的保障。
4.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评价体系。在融合教育中,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从特殊儿童评价、入学等方面建立权威的评价体系,作为判断融合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计划有效性的标准,及时反馈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能够针对现实性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只有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充分调动融合合作幼儿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具体的融合教育提供指导。
(二) 幼儿园支持系统
当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时,这些学生可能会遇到学习能力差、情感行为存在问题、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相应措施,使他们在学校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1.教学支撑体系建设。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在编写、调整和选课时,要灵活设计和运用,体现学生能力的多样化需求,反映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为了帮助特殊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应该对通识教育的某些内容进行最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课程的设计和选择应考虑课程之间的整合,在学生计划方面,教师应掌握个性化教育计划的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使学生有合适的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互助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评价学生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评价。
2.师资队伍建设。要向幼儿教师引进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建立配套的支持和评价体系,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同时,为原有的普通幼儿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开展专业素质培训和锻炼,同时,承担一体化教育教师的心理辅导。
3.幼儿园要加强对普通儿童家长的融合教育知识普及和宣传,让普通儿童家长更多地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了解幼儿园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家长的接受和认可度。
(三)特殊儿童家长支持系统
引导家长向幼儿园如实交代孩子的真实情况,调整各自的心态,正视孩子的特殊点,遇到困难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特别是与班主任充分沟通配合,家长参与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融合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家长和老师要树立共同的目标,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家长应尽量与老师合作,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最后,家长应继续学习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方法,并将教育和康复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四)社会支持体系
全社会要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帮助特殊儿童的成长。要让全社会和教育系统都认识到,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开展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的关键和必要途径。
总之,幼儿园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支持,要坚持无障碍化、个性化的原则,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在内容上,要制定适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提供无障碍环境设施和辅助设备;根据特殊儿童的康复需要,提供康复治疗或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 郭军,牟映雪. 融合环境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 (10).
[2]李永,陈洁.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实施的困境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