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敏
沧州市运河区上海路小学 061001
[摘要]双线结构是情节设置的一种新颖别致的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这种形式同学因平时接触较多而容易掌握。
[关键词]双线结构法 双线结构的模式 明暗线 双主线 主副线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建立在情节的基础上,而情节的设置是极体现作者构思行文水平技巧的方面。双线结构是情节设置的一种新颖别致的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同时这种形式同学因平时接触较多而容易掌握。如果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和表现,就会使文章显得丰厚深刻,获得阅读者的认同。
一、双线结构法
所谓双线结构法,就是指写作的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成为两个事件,彼此映照、对比、交叉、重合,最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的谋篇之法。所谓双线交叉,在小说里,它或者是一人两事,或者是两人一事,每条线索都串起若干个细节单元,既可以平行展开,殊途同归,也可以交叉重叠,相互衬托。小说的双线结构,或明暗相照,或主次携行,或平行发展,若断如续,时有时无,显隐互见,如草蛇灰线,复脉千里。
二、小说双线结构的三种模式
根据小说线索性质、写法、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
一般写景、抒情的文章,大都有两条线,一条是写实线,即对具体景物的摹写;一条是抒情线,即从景物描写中透射出来的作者感情的脉络。如《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如此:一条是实写小屋的风景,一条是透过景物抒发的感情。这后一条线才是寄情的真意所在,借前一条实线而得以外化。
有些记人、叙事的文章,常采用“虚此实彼”的手法来达到虚实相间、兼收并蓄的目的。可以是场面的虚实。如孙犁的《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报名参加“区小队”;实写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战士们紧张迎敌的表现。这样,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活得到生动描写,而青年男子的战斗作用也由此表现得富于情趣。可以是形象的虚实。叶圣陶的《夜》是典型的明暗线交织。小说的开头从直接描写老妇人的焦急等待开始,“昏暗”的环境下,老妇人抱着“号哭”的小外孙焦急地等待着阿弟,及听到阿弟叙说后内心发生变化,勇敢地承担责任,表现了老妇人性格的转变——由悲痛到勇敢,由怯懦到无畏。这是从正面描述的角度看故事发展,它是文章的明线。文章的暗线是女儿女婿的被害及遗书寄情,它是通过阿弟的叙说和“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侧面描述。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或显或隐,若断若续,显隐结合,摇曳多姿,使文章主旨的表达耐人回味。还可以是故事的虚实。如鲁迅的《药》中,老栓买“药”,小栓吃“药”,小栓终不治而亡,是一个故事。夏瑜被捕,坚贞不屈,最终被杀,又是一个故事。本来,华、夏两家一患病、一革命并不相干,但因“血”而使他们联结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结构。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故事线索:我们很快发现,作者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以华家的故事为主叙述的,并在叙述中把夏家的故事携带并行,并列前进,使他们的每一个情节都互相呼应,处处暗合。最后,当总故事走向高潮后,暗线显现,明线勾接,二线互相扭接、汇集、迭合,完成故事的叙述。
情节构成方式为:
场面故事一:明(显)+暗(隐)
场面故事二:明(显)+暗(隐)
场面故事三:明(显)+暗(隐)
人物贯穿情节始终,显性内容直接描写为明线,隐性内容是在回忆梦境或谈论等情况中展现的,为暗线。
2.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双主线即同时采用并列的两条线索行文,是从线索对表达主旨的意义(作用)角度来说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是双主线结构的形象表达。如罗贯中的《失街亭》,街亭的守与攻是贯穿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两条主线,一条是蜀方固守街亭,一条是魏方死夺街亭。蜀方固守街亭是北伐保证,魏方死夺街亭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一步,街亭成为扭结主要矛盾线索和其他矛盾副线的焦点,成为情节的枢纽。围绕这两条主要线索,作者又布排了一些次要的副线,前者如诸葛亮和马谡的矛盾、马谡和王平的矛盾;后者如司马懿在倾全军之力死夺街亭时和曹真发生的矛盾。这些线索相互牵制,烘云托月,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虽然交错起落,但都围绕“街亭”的守与攻这两条主线。多组矛盾线索的纵横交织把历史生活的复杂风貌和情景表现得多彩多姿。
双主线,用两条线索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满、启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如高考满分作文《石碑上的历史》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作品以三百年前县官和三百年后村妇黄四娘各自面对身患传染病的亲人的不同态度入笔,两个事件前半段的并行相似与后半段的相反相对,以及最后结果的截然相反都给阅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效应。文章以历史相合又最终相离的发展,以小见大正反映衬,体现了对情感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性社会的呼唤,给人以凝重的历史使命感。
双主线中出现的两个事件具有同等的地位,它们或是同向映衬或是反向对比,借助两者间的关系共同指向文章中心,更强烈鲜明地表现文章主题。
情节构成方式为:
同一事件中的双方:情节展开一+情节展开二(对比映衬)
3.主副线:主副偕行,相辅相成
主副线是相对于双主线而言的。双主线在文中连贯的内容,相对于主题表达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而主副线则不然,其中一条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副线”。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重轻。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副线;两条线索主副偕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文《昭君的选择》也是如此。主线:昭君进宫,和亲走向自由;副线:飞蛾扑火,走向光明。昭君的选择是在看到飞蛾扑火奔向光明之后进行的,它所运用的两条线索不再是两个并列的事件,而是具有主次关系的两则材料,其中的一则相对另一则具有启示意味。这种类似寓言故事性材料的副线发展与主线情节合拍,就可以把故事的许多内容和情感蕴含在寓言性材料的得到表现,使主题显得丰厚而有意味。
这种结构有其艺术魅力:其一、在有限的叙述时空里,丰富了故事内容。其二、两个不同的故事经过碰撞,爆发了1+1>2的艺术力量。
情节构成方式为:
不同事件中的双方:情节展开一+情节展开二(对比映衬)
同一事件中的双方:情节展开一+情节展开二(补充启示)
三、写作注意点
1、运用双线发展方法叙事,或明暗两线推进,或同质两件事并行推进,或两件事交叉推进。形成在一个“大故事”里包含了两个“小故事”的局面,这两个故事互相呼应,互相契合,互相生长。
2、在叙述流程中,两个故事或平行前进,或交织发展,在一定契合点汇合成一线,完成文章主旨的传达。设置时要注意两件事间的联系,选择好两件事间的联结点。
3、双线并行的行文,至少有一个故事情节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