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群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中心小学 广西崇左 532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南疆地区来说,开发校本课程更是迫在眉睫。对此,我校依托骆越文化,以课程模块为载体,自行开发了以“以爱育乐、智乐共生”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儒雅之范、灵动之气的快乐花山娃。
关键词:骆越文化;校本课程;建构;实践
引言:从2014年以来,我校基于骆越文化确定了“快乐教育”办学主题,构建了“以爱育乐智乐共生”的育人体系,“爱、快乐、成长”是核心的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儒雅之范、灵动之气的快乐花山娃,让他们具备快乐生活的素质和能力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围绕育人目标建构了学校育人的整体框架,形成了学校“美丽校园”、“智乐学园”、“情趣乐园”、“温馨家园”四个园的立德树人大架构,将培养快乐花山娃孩子置身于学校的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和全员育人的大情景中。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凝聚育人效能,我校积极开发了包括主题教育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家校联动课程、亲子活动课程、经典诵读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养成教育课程、礼仪教育课程在内的八大课程,其中“花山校本课程”是传统文化课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构建花山校本课程模块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地方资源的合理引入,甚至可以说地方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首选。地方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当地特色文化、典型建筑,还包括当地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点等。花山地处广西省西南边陲,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如花山岩画、花山拳术等,是我国西南边境重要的文化中心。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引入校本课程,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例如,花山作为中越边境的军事重镇,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先烈。对此,学校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承主体责任,先后开展了“追寻革命烈士、点燃爱国情怀”、“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等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弘扬当地革命先烈的爱国事迹,发扬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先烈精神的感染与熏陶。
此外,民俗风情同样是民族文化的典型表现,对此,我们借鉴了骆越祭祖活动中的宁明美食文化节项目,在开发花山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以“花山脚下的美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美食开始,了解花山文化,了解博大精深的壮族优秀文化,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情怀。
二、引入学校科研成果,构建花山校本课程模块
花山地区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包括花山壁画、花山拳术等花山文化的研究,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推动花山文化的普及,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花山文化传承人。对此,学校相继开展了示范课、研究课、教学讲坛、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研能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校本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我校秉承坚守花山文化传统、传承华山文化精髓的原则,依托花山壁画、花山拳术,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花山文化办学特色,实现了“快乐壮乡花山娃”的育人目标。
三、引入社区资源,构建花山校本课程模块
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填补了社区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社区资源涉及到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时事、交通运输、历史文学、文娱生活等各个领域。例如,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宣扬华山文化,当地政府组织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包括三月三骆越王节、九月九落月感恩节、花山国际文化艺术节、骆越始祖公祭大典、壮族山歌擂台赛等,旨在展示花山文化的魅力所在。学校也以此为契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社区活动中,并将其作为重要资源或实践主题引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同时,学校还将这些活动内容纳入学校期末考核体系,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相应的嘉奖与表扬,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形式,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转化身边的资源,培养学生弘扬、保护花山文化的意识,真正将社区资源、校外活动转化为具有花山特色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结语
近年来,我校以骆越文化背景下花山校本课程为研究课题,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总指导思想,贯彻和落实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我校办学主题——快乐教育,构建了“以爱育乐,智乐共生”育人体系。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为前提,以骆越文化为依托,自足于花山文化特色,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实现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儒雅之范、灵动之气的快乐花山娃的育人目标。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仍将继续探索,以构建更加科学校本课程模块,推动花山文化的不断传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