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余淼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市万州区 404155
摘要:为了解决企业高新技术人才紧缺和地方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问题,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提出"四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模式: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校企共同指导校内实训、对岗培训及顶岗实习、对岗上岗就业。并将"四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进行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四位一体"教学新模式对于企业解决人才紧缺和技术人才对口有积极效果,对高校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高校教师技术更新和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有积极贡献。
关键词:三峡库区;校企合作;电子信息;实施
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峡库区以及其他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在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过程中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
1.发展较为滞后,周边电子信息企业匮乏。
三峡库区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限制,产业布局目前仍以农产业为主,高新企业较为缺乏,尤其是在电子信息类课程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条件上,缺乏企业的支持,发展较为缓慢。
2.师资力量不足,急需高新技术企业支持
对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三峡库区高职院校来说,对于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和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师资力量仍然十分不足,目前,三峡库区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急需高新企业支持,提供老师的培训或者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3.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相比较为滞后
依据多次的市场调研,反映出当前电子信息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课程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电子信息类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突出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的课程仍然是重理论、少实践,与岗位要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学习完在校课程之后,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之中。
4.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与企业要求脱节
目前,电子信息类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考试,注重考核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轻视技能考核和实践能力测试。这与目前新兴电子信息市场企业的用人要求相违背。
二、研究目标
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全国技能比赛紧扣企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以及产业、行业的升级和发展趋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导向标。本文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结合技能大赛,研究目标是: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办学,同时不排斥其他的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最大化的借助企业的先进的行业优势,了解行业动态,分解出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标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企业深度合作,组建一支双师(教师+工程师)项目教学团队,合作推进教学、实习、实训等各项工作;分解技能比赛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依托大赛考核内容,结合市场调研,重构知识和技能,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开发能力,让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企业。
三、实施方法及成效
1.对接企业需求,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市场人才需求,实时更新人培方案。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深入行业代表企业调研人才需求变化,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进行行业发展、职业素养、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讲座;采用校企深度融合互动方式修订、优化、更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和全部课程标准
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结合了企业资源和优势,以能力为本位,以精准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对岗位群进行调查和分析,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总结出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长期发展的专业课程。与业内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办学,共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企业先进培养体系,由我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和授课。涵盖了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职业素养课及专业实践课。
实践教学是落实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堂上的项目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五个环节来完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逐渐增长其才干,实现培养目标。
在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将技能大赛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并融入教学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构建教学项目、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具有比赛任务和工作任务的性质,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锻炼岗位技能,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为目的,同时实现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的融合;通过聘请校外企业工作一线专家指导和参与课程改革,构建教学任务,开发实践项目,实现由传统的教师独立开发教学内容转变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开发教学内容,由传统的模拟实训转变为真实项目操作实训,注重创造与创新。
3.构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团队
专业教师培养方面,定期开展师资培训,邀请教学名师、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以专家讲座、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小组讨论、实战操练等形式,培养专业教师在授课、实训、指导技能大赛和完成真实项目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入校外实训基地或者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专业教师熟悉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企业教师引进方面,院校联合合作企业引入具备教学能力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企业导师将与专业教师一起,参与专业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技能大赛和完成真实项目,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专业服务行业能力。通过大赛能将最新的前沿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分析教师在大赛指导中的作用,使其真正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技能,加强训练,使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拓展和延伸,校企人员双向流通、相互兼职。
4.职业认证代替考核,技能大赛促进教学
全体学生均需要取得所学专业相符的职业技术证书,作为大学学业的基础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级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教学、竞赛、认证”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出高职院校人才考核的新模式。研究企业考核标准和技能比赛评分标准,融入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完善实训教学和创新实践考核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 方纪辉,李芳.中外企业家.2020(08)
[2]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石博雅,肖志涛,郭翠娟,李贺,缪竟鸿,王金海.教育教学论坛.2019(36)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王冰.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8)
[4]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诺,王涛,魏莉.高教学刊.2019(16)
[5]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杨南.科技经济导刊.2019(15)
作者简介:陈慧(1985-),第一作者,女,重庆武隆人,教育学硕士,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