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霞
摘 要:单片机技术应用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过“互联网+”课堂、实训展开智慧型课堂改革实践,切实有效地提高职业院校工程课程课堂参与度及效率;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用立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收集教学全过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信息化;多元化;工匠精神
引言
单片机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其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非常广泛,其教学内容主要为程序设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大多喜欢实际操作、不喜欢理论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基本学情和信息化发展要求。
1、教师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制定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
为了让课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教师应该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内外培训,积极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积极与企业人取得联系咨询行业最新技术。
2、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我校在单片机教学中选用的是杨暾主编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本书采用项目式教学,每个项目采用模拟仿真与实际硬件电路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但该教材存在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更缺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教材。
教材改革需要校企共同制定职业教育教材标准和评价体系,使教材内容呈现企业实际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岗位需求;能够体现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和对应职业岗位特有的职业素养。
在教材呈现形式上,多采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实物式等动态化、立体化的多元教材,使专业教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趋势。
在教材呈现形态上,建立“互联网+”的智慧型课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
3、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一是大胆推行面向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二是大力推行校内课堂、网上课堂和企业课堂相结合的“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升级网上课堂,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实现师生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资源共享、多元评价等“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教学模式。
第一、校内课堂是“根本”,在校内课堂上开展“上班式课程”,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根据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进行自主工作、探究学习、共同研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让教师以“企业人”身份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工作任务完成。以“数码电子钟设计”项目为例,本项目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与制作硬件电路,进行软件编程的设计、调试、仿真验证与改进完善,根据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将每组学生的角色分为:电子产品装配员、软件工程师、电子产品调试员、电子产品检验员。每位同学根据岗位要求把基础知识和工作任务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职业化情景下有效锻炼了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
第二、网上课堂是“升华”,利用互联网、云班课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准备、课中成果展示、课后知识升华。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平台课程资源,将校内课程和企业课程巧妙融合,实施校内教学和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虚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互动、答疑解惑的需求。
第三、企业实践是“归宿”,职业院校的学生核心任务之一是掌握一项能为自己谋发展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联系,一是推进引企入校,把企业生产设备搬进校园,教师变师傅、学生变工人,生产出合格产品营销的闭环模式;二是推进学生下企业,让学生在实际岗位跟随企业师傅,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满足跟岗实训、“2.5+0.5”工学交替培养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第四、全面育人是“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爱岗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立体化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工作过程。以“数码电子钟设计”项目为例。
1、课前知识准备情况占总评价的30%,包括资料收集与共享、测试;
2、课中技能掌握情况占总评价的40%,包括定时器初始化程序的设计、秒表程序的设计、电子钟程序的设计、硬件电路搭建;
3、课后知识拓展完成情况占总评价10%,包括课后作业和可调时电子钟程序设计。
4、行为素养占总评价的10%,包括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上课有无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工位是否干净整洁;有无迟到早退等。
5、思政素养占总评价的10%,包括工匠精神和劳动意识:数码管电子钟电路图布局是否合理美观,程序书写是否符合规范;工位整理是否积极主动、值日是尽职尽责等。
总之,“三教”改革的方法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找突破口,“教师”的改革应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教材”的改革应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符合现代实际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教材展示形态上应开发“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一体化的“互联网+”智慧型课堂,“教法”的改革应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多元化评价手段”为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全程育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索 网络
[2]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教师、教法、教材改革的内涵与路径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