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期   作者:姚甜甜
[导读]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重建学科教育范式,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姚甜甜
        聊城市水城中学   山东省  聊城市    252000
        摘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重建学科教育范式,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对三维目标的凝聚和整合、传承与超越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逻辑是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及评价等内在关系和基本规律的客观认识,是教学理性的集中体现,能够引导教学系统从不规范到规范、从随意向高度自觉发展。这就需要深入探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属性及其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把握基本的教学逻辑。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研究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化学核心素养的教育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价值。首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有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将教学重点从教师转向了学生,进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且在不经意间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为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学校的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在提高学生地位的同时,也增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这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有利于学校化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与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当前中国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是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并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
        2.1知识结构化
        多数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后会有一种感觉,即高中化学知识多而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背景下何谈高中化学核心观念建构?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化学知识的结构化设计,提高化学知识结构化对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和计划的进行结构化设计,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结构化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3-4]。知识结构化主要是指将化学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思路进行分类归纳,使零散且孤立的知识单元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结构化教学设计,按照某个具体的核心观念为统领将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化设计组合,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化学核心观念建构。
        2.2设置问题驱动
        主观能动性是高中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根本,而学生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设置问题驱动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人为的设置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疑问,在疑问中学习新的知识。该教学策略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好的问题设置,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差的问题设置会消除学生学习的动力。好的问题需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价值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同时要具有情境化和可持续性。
        2.3类比思维应用
        类比思维是基于已有经验或已解决问题所用策略的基础上去处理或解决新遇到问题的学习方法,是高中学生在之前的生活学习中常用且熟知的学习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所熟悉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维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化学核心观念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类比点需为新旧知识的本质内容,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或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同时可通过生活化、视觉化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转化,加深学生印象,促使高中化学核心观念建构。


        3从学科特点出发
        3.1实验探究
        化学其本身就是一门通过实验探究结果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感知物质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形成化学认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两点,一是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案,教师应根据实际实验条件以及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相关的改进和完善,多关注最新的实验教学改革示例,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二是要注重证据推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呈现的实验数据均是证据,将实验证据与理论推理进行巧妙的结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促使学生的认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逐步达到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目标。
        3.2四重表征思维
        化学具有四重表征思维方式,分别为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和图示表征。宏观表征是依据宏观现象进行最直观、最形象的表观认识,该表征主要是为微观领域的认知奠定认知和理解基础;微观表征主要是反映物质的微观属性,通过微观表征能够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符号表征可通过思维演绎的方式用于构建化学知识;图示表征能够使多种化学观念以工具化的方式呈现,是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将这四种表征形式进行融合构成完整的宏观、微观、符号、图示四重表征系统,助力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加全全面、透彻的认知和掌握化学知识,潜移默化的达到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目标。
        4构建多元过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4.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要改变以前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让评价变成多主体一起参与的活动。当学生互相评价时,他们应该淡化成绩和分数、学生之间的比较,注重他人的优点、长处;也要注意自我反省,不应该把评价变成“挑毛病”和“责怪”。让家长参与评价,老师可以知道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另外,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反省、树立自信;在其他人的评价中,进一步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在评价他人时,欣赏他人、向他人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4.2评价方法多样化
        构建多元化发展评价机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要进行评价方法的改革。要改变传统的纸笔测验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应增加访谈、问卷、作业、情感评价等,并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卡,随时记录相应评价,为学期评价、学年评估和毕业评估提供依据。考试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实行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等相结合。避免“一张试卷定决高低,一张试卷定毕生”的长期不变的传统做法。通过对学生学习和考试成绩的分析,客观地描述了学生学习的进展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议。用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进而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客观上要求课堂评价做出相应的调整。高中化学深度探究学习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评价,通过积极探索新的课堂评价方法,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才能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动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徐燕.探究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124-125.
        [2]赵成全.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87.
        [3]徐晓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8(17):47.
        [4]梁永平.化学学习中想象思维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12):71-75.
        [5]陈花.在化学平衡教学中构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2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