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卓宇
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陕西省 延安市 716000
摘要: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度的理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核心与本质,并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便是此教学过程当中的一项重心。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作为数学理论教学的基础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抽象能力,以此来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相比于初中的数学内容,高中数学教学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学生自身需要有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完全掌握课堂的数学知识。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加快学生学习理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数学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来应对影响学生形成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以此来优化该阶段教学的效果。
一、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难度较高,且部分重难点模块的知识晦涩难懂,以至于学生丧失了对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概括能力作为一项基础的教学任务,并且切实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水平,而当学生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学生能够通过抽象思维将数学问题转变为抽象模型,并且将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分解,以此来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简单地概括。例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当中,学生便可以依靠自身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对不同的空间几何体的视图在脑海中进行模型构建,从而加快学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知识的理解速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对数学的抽象思考产生兴趣,并且通过自主探究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水平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过背诵与书写来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更需要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来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含义,而当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时,学生便能够更快的掌握数学知识当中的逻辑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问答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来寻找数学问题的关键,从而精准地找出有效的解题策略。且在学生的作业练习当中,学生也能够通过抽象思考来从容应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题型,例如在“直线与方程”的习题解答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我抽象概括能力,根据直线的坐标条件来构思出坐标内直线的实际状态,从而探究出坐标顺序与直线斜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直线斜率知识的理解。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有效策略
1.合理运用数学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抽象思考
在高中数学的各阶段教学中,不同模块的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联系,而教师便应当抓住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表现特征,并且合理地运用教材内容,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抽象思考来理解新的知识点。
首先,在某一章节的课程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以及自身所掌握的重要知识进行融合与巩固,并且通过自身思维对其进行概括。例如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课程结束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此章节的内容与向量的线性运算、坐标定理等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思考,并且以笔记的方式将其进行概括,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整个“平面向量”章节知识点的记忆。除此之外,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概念以及公式都存在一定的内部联系,而教师必须要善于发掘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本质特征,并将其转变为抽象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教学当中的象限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通过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思考
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来看,同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多种章节的教学当中,其原因在于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教师则需要抓住其本质,并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概括能力来探究多种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似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较为常见的类比教学法,对某一章节的数学知识点概念与旧知识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开拓抽象思考的突破口,学生也能够从探究活动中对已学知识的概念以及公式等知识进行回顾,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我思维来概括新旧知识点中存在的差异以及联系,以此来减轻后续教学当中的实践压力。而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从探索对比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优秀学习精神。
3.通过情境式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理解
情境式教学是各教学阶段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在一些具有数学抽象性的内容教学时,教师需要尽可能避免教学方式过于枯燥而影响教学的效率。对此,教师便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理解。例如在章节“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将章节内的抽象概念进行提取,并将其转化为情境式教学中的元素。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教室里所有人的年龄看做一个“集合”的话,那么老师的年龄属于集合中的什么呢?”而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逐渐延伸出集合这一章节中“子集”的具体概念,随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章节当中“真子集、交集、并集”等概念进行抽象性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集合”的学习兴趣,并加快教学的进度。
结束语:简而言之,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不断地提高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效率。而在具体的教学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完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探究影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主要问题,并且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以此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范莉.开展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概括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4}(10):180.
[2]陈宝青,雒义霞.数学抽象及其教学实践——基于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的视角[J].数学教学通讯,2020,{4}(27):40-41.
[3]秦子平.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J].中学数学,2020,{4}(07):59-60+62.
[4]姜权.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