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期   作者:周立兰
[导读] 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教育文化,不仅能够很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能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过程中形成文化自信
        周立兰
        身份证号:43250319861213****
        摘要: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教育文化,不仅能够很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能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过程中形成文化自信,促进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不断走向完善成熟,这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而言都大有益处。基于此,下文将对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及其融入路径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传统教育文化;幼儿学前教育;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让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1 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不断的继承和发扬,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魅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作为传统文化和优秀人才培养的接班人,并且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文化传承,通过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教学任务和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处在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被积极的引入到学前教育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补充了学前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主动的加大传统文化的教学和利用,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传统文化对于学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将传统文化教学和现代文明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教学特色,众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含有很多优秀的经典作品,加强对学前阶段学生的思想启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提高欣赏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深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 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2.1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教育中,有时需要将每个幼儿都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幼儿,将每一个幼儿的个人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需要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来替代同质化教育。每一个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差异一部分由于先天遗传,一部分则是在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导致,而优势则需要尊重并承认这些个体差异。从幼儿的角度看,正是由于这些身心、智力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对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的差异。我国教育家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反对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教育不同的学生,而是将教育视为实现个人发展的途径,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受到最好的引导。“因材施教”理念最早由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所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孔子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而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这一点被孔子弟子记录在了《论语》中,教育要从学生的经历和爱好作为出发点,同时看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比较,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参透道理,有时不同的学生向他询问相同的问题,他却给出不同的回答,也证明了这一点。
        2.2 观看经典的动画
        处在学前教育时期的幼儿,思维非常活跃,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也容易分散,从而不能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很好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渗入传统文化知识时,就可以选择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进而达到活动的效果。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时,教师就要选择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内容的动画片来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帮助幼儿提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例如,皮影戏是我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以幽默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人文情怀及经典作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武松打虎”“西游记”等皮影戏片段,让他们深入体会皮影戏的特色,并了解皮影戏的操作方法及其来源。此外,在教学节日的来源及民俗等方面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播放相关的动画,不断充实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在动画片里面学习一些不同的文化常识,进而逐步培养幼儿正确的文化意识。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可以激发其学习动力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2.3 走进中国节日,体会文化味道
        节日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底蕴广博而高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的精华。传承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延续传统的节日仪式与风俗,可以唤醒人们内心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此后,社会各界将关注的焦点都集中于中国的特有节日活动。广大的幼儿园也从传统节日入手,让儿童更多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过好中国节。例如,在饮食上,让中国节有味道:春节包饺子,中秋节做月饼,端午节包粽子……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可以体验到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音乐里,让中国节有节奏:从《春节序曲》中感受喜气浓浓的年味,从《春江花月夜》中聆听中秋的团圆,从《赛龙舟》中品味端午的气息……幼儿在音韵感染中,欣赏传统乐曲的优雅美好。在活动中,让中国节更好玩:元宵节里挂彩灯、猜灯谜,清明节里放风筝、踢蹴鞠,重阳节里登高远眺,端午节里做五彩绳……这些包含着浓浓中国味道的活动,都有益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加热爱中国文化。
        2.4 积极的开展和参与民间艺术文化活动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千百年来,经过岁月的长河积累的艺术精华,它反映着社会人们的思想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积极地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可以有效的丰富学前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中来,并编排艺术舞蹈,在传统艺术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接受艺术的熏陶。对促进学生艺术涵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教育,明确民间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重要性,最终实现思想内涵的提升,也丰富了学前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比如剪贴画就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彩纸可以裁剪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开展民间艺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来,利用彩色的彩纸进行作品的裁剪和制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开创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实践艺术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提升幼儿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和途径,使其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纪蕾.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5):117-120+132.
        [2]黄漫远.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分析:应然、异化与回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5):34-40.
        [3]王姗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21(12):87-89.
        [4]何永贤,金香花.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之策略探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2):135-140+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