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
贵州省贵阳市体育中学 550001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情感调控的主导者,要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不断丰富自己的涵养,整合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以语文活动为导向,积极探寻体验式德育渗透的艺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与培养,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体验式 德育渗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儒家就将 “三不朽”当成毕生奋斗目标,“三不朽”指什么?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立功”即建立利国利民的功绩;“立言”,即树立精要可传于后世的言论。把立德放在立功、立言之前,足见中国的传统教育对德能教育的重视。从古至今,学校教育一直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但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步履艰难。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德育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德育工作,而学科的德育渗透也普遍推开。
一、中学语文德育渗透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及品格素养,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内涵丰富,且包含着许多对学生品格素养有着积极作用的德育素材。通常会以刻画生动的艺术形象,营造令人动容的气氛,让学生的心性在不经意间受到感染。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祖国语言文字为中介的课文学习中,灵活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1],以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
二、中学语文教学体验式德育渗透策略
(一)凸显师者人格魅力,涤荡学生品行心性。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主要是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 以教材为载体, 通过富有情感、声情并茂的描绘, 引导、点拨和启发学生, 尽可能不着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知的心理体验[2]。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教师作为德育渗透的引导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必须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认知水平,要转变传统的说教方法,探寻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精心组织教学环节,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整合教材中的德育资源,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1、品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内容丰富,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从而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如《邓稼先》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还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的国家处处受限于西方国家,美苏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让国家不得不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让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站稳了脚跟。要充分感受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对祖国、对民族的巨大贡献,深入体会邓稼先深深的爱国之情。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像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如钱学森、南仁东、袁隆平以及当今那些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下孕育而生,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之下不断强大,成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明白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肩负起祖国发展的重任,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人生目标。
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语文学科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中不仅选取了很多描写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的名人事迹,同样选用了许多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如杨绛笔下的“老王”,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贫穷、悲苦的他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活更加艰难,但却对遭遇苦难的杨绛一家给予了最大力量的援助,这种特殊的珍贵友谊让杨绛先生深深感动。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文革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去体会老王这种淳朴、善良的品性,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且不断遭遇人生的逆境,但孤独,悲苦的老王并没有丢弃人最宝贵的品质。他虽然很平凡,但却有着坚定的向往和追求,他的身上始终闪耀着爱与善的光芒,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生活中像“老王“一样的小人物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洗礼。
2、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力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教材包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时代的久远,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都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比如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中国“孝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动员学生收集从古至今关于孝道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孝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们懂得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朴素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也传承了下来,使整个中华民族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面对重重困难,始终屹立不倒,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触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更是高尚的品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短文《爱莲说》,作者通过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出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莲花的品格以及像周敦颐等仁人志士的高洁人格,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三)以活动为导向,探寻体验式德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多元化特征,迎合学生“求新、求趣、求异、求动”的活泼心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把语文教学打造得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活泼化、情趣化,努力显现出学科内容的价值和教学活动的魅力。[3] 语文活动是促进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紧结合教材中的德育要点,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1、整合语文德育素材,有效开展写作训练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中德育内容,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或命题写作,在进行写作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事例,确立积极向上的写作思路。比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述了自己对“生”和“义”的理解,同时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教师在分析内容时,要尽量多选择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下独立写作,结合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来谈谈自己对生和义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认识与体会。通过阅读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心态等,这有利于检验德育渗透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2、朗诵经典诗文,体味浓浓情思。
语文教材的主题广泛,容纳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诵读经典,能让人心静神宁,对学生开启智慧、塑造品格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充分运用诵读经典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比如:《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这几首诗,都是通过描写祖国的特定的景物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在情感基调上却各有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查阅诗词的创作背景,把握写作具体内容,品析作者塑造的典型物象,引导学生体会几首诗情感的不同之处。为了深化学生对爱国情怀的体验,教师可结合“爱国”的主题,动员学生们积极收集更多的爱国主题的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激情四溢演讲,触发情感共鸣。
演讲比赛的激情渲染,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并分享有关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开展“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一直深受这种精神的滋养,正是这种精神始终支撑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战胜了重重苦难,不断地向前迈进,雄于世界的东方。作为国家未来的年轻人,不仅要理解这种精神的内涵,更要积极弘扬和传承这种精神。演讲比赛的过程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自强不息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目标,争做自立自强,积极拼搏的人。
4、精心排演课本剧,深情体验文化韵味。
课本剧排演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对文中的一些故事场景的再现,亲身体验人物的情感,在体验中成长。比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背影”所蕴含的特殊情感。“尊老、孝亲”是中华传统美德,朱自清先生对父亲背影的深切怀念正是这种美德的传承,朱自清先生将父亲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浓缩在父亲步履蹒跚的背影中,久久凝望,再也掩饰不住对父亲的那份感激与惭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排演,通过剖析文本的内容与情感,撰写剧本,分配角色,模拟人物形象进行表演,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体验,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会这种父与子,子与父之间的深情。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开展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拓宽体验式德育渗透路径,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结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道受业解惑,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必须潜心研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探寻体验式德育渗透策略,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性修养。
参考文献
[1] 曾骞: 论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原则[J].文学教育,2019(10).
[2] 林倩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2).
[3] 卢耀东: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