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银
广东省信宜市池洞中心小学 广东茂名 52532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教授朗读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身示范: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曾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笔者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方面作的一些粗浅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身示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由于小学生对于基础知识还没有全面的掌握,所以经常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事先进行示范,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例如,《走月亮》的第四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够模仿教师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也能够明确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的技巧,更能感受到那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那温馨快乐、甜美幸福的浓浓亲情。这样一来,学生来朗读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来进行发挥。
二、培养兴趣,引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体味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学生去读,而且要学生乐于去读,使他们体验到读的快乐。
如何培养兴趣,引发学生诵读的激情呢?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氛围。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在朗读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情就会油然而生。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使自己的脑海浮现出具体、清晰、鲜明的形象,从而调动情感来读出真情实感。
其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等等。自由朗读,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拔之后来加深印象;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该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分组朗读无形中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其三、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如果能及时地作出评价,就能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评价时尽量具体而不要用笼统的一句“朗读得不错”来敷衍学生。
三、教授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教师让每个学生明确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正确”,即做到“六不”: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流利,即顺畅,对长句子要学会自然停顿;有感情,则是能表达作者的喜怒爱乐。其次,要保障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读完再停下,不可匆忙示意学生停下,转入下一个程序。特别在初读阶段,可以请大家把难读的语段提出来,大家讨论练读,直到达标。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要因文而异,明确朗读过程中的抑扬顿挫,设计相对应的辅助动作。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会读。即朗读声音的大小、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甚至手、臂膀乃至身体的某些情不自禁的小动作,都可以随文章描写的变化,达到“忘我”的境界。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
总之,朗读指导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重视朗读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也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9).
[2]聂媛媛,刘丽芳.关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开发与引导方法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