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期   作者:李艳红
[导读] 小学语文是学生教育关键时期的主要学科,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心智方面的发展程度也有了一定进步,不仅要对其继续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
        李艳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  江苏徐州221143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教育关键时期的主要学科,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心智方面的发展程度也有了一定进步,不仅要对其继续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事关学生在未来教育阶段中获取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受益终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1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首先,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教育宗旨的角度来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锻炼学生探索能力、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回归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必要手段;其次,小学生刚刚开启求学之路,在小学阶段所获得的认知、能力以及养成的学习习惯,会一直延续到成长的各个时期。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主动探究习惯,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业以及工作都能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最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会使得学生在内心滋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从而与教师密切互动,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2当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随着新时代社会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极度认可并在教学中也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毕竟受传统教育影响久远,加之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未完全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仍然担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忽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还是会占据大部分课堂进行讲述,由此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对所学知识缺少探索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二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一些教师为了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学习,并未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未教授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无从下手;三是教学内容缺少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教材中,而不对其进行生活延伸,导致学生无法结合生活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自主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培养办法
3.1开展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对于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课堂中的紧张和无趣,极大地限制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创新的教学环节,打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勾起小学生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为了深入探索蝙蝠在夜间能够安全飞行的奥秘,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蝙蝠的习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带领学生到一个黑暗密闭的空间里,让学生戴上眼罩,模仿蝙蝠在夜间飞行,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一定会碰撞到某些物体,游戏结束后,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疑问,诸如“蝙蝠为什么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平安飞行呢?我将眼睛蒙住后为什么会撞到物体呢?”。这时候学生就会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师在此基础上再介绍蝙蝠是借助什么来完成飞行的,进而引申到雷达的特点以及飞机飞行的原理等,学生既容易理解接受课文,情绪也能够被带动起来。
3.2适度把握课堂,对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学习技巧和方法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空间,但是如果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甚至会浪费更多的宝贵时间,所以教师应该在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步骤等,使学生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地开展自主学习。比如学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忆起一段关于自己得到表扬或者受到批评的事情,课堂上请学生讲述出来,然后引出文章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精彩”和“糟糕”这对反义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猜测,并积累这对反义词。另外,在阅读分析中,加以指导和提问,例如“作者写了一首诗,爸爸和妈妈对这首诗的评价分别是什么样的?”、“得到爸爸妈妈不同评价之后,作者内心产生了怎样的反应?”,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再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剖析,例如“作者的爸爸真的觉得这首诗很糟糕吗?”、“作者的妈妈真的觉得这首诗很棒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最终感受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通过预习、字词积累、题目分析、文章通读理解、重点内容分析等多个环节,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学生对于孤立的、脱离于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常常会感到陌生又乏味,很难会有自主学习的冲动,所以教师应尽量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自主地发现、探索知识。例如学习《七律长征》的时候,小学生对于长征时代的艰苦环境、恶劣条件并没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很难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当地有关长征主题的纪念馆等,使学生亲眼目睹当时的生活环境,理解长征路上的艰辛,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长征人的坚定信仰与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只有在生活中找到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内容,学生才能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理解教材内容。
结束语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绝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取得明显成效的事情,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其置于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有创意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循环往复地应用、实践,最终使学生收获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阳. 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6):35. 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36.035.
[2] 张雪. 创新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21(4):137-13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4.0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