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荣县新桥镇学校,四川 自贡 643108
摘要:创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措施,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如何有效开展创新阅读教学活动,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其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基于创新阅读教学的基本认识,对创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阅读;阅读能力
前言:
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经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因此阅读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问题逐渐显现,在新时期教育改革工作中,应该以创新阅读为核心,提升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创新阅读理念下,除了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丰富知识体系外,还要注重能力素养的培养,达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实践工作,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培养学生创新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重要性
创新阅读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措施,使其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氛围当中,自主探索阅读内容。创新阅读消除了传统教学中单一化教学的弊端,有助于为学生带来新鲜的课堂体验,在活跃、宽松的氛围当中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使其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避免因为思维僵化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造成一定的限制。创新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于学生思维空间的解放具有重要作用,使教学课堂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在创新阅读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会更加频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提高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应用,改变了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固有认知,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教师对于创新阅读的认知程度不足,是限制教学工作高效化开展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存在形式化问题,教师往往为了创新而创新,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问题严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阅读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大部分语文老师仍旧会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其教学会长时期的滞留在知识讲解方面,并不能深入的研究并分析阅读材料,学生也只能扮演一个知识接受者的角色,被动的去接触、吸收课本的内容,无法开拓自身的视野。其次,对于阅读文本中的深层内涵挖掘不够,只停留于表面浅显知识的讲解当中,学生的能力素养无法得到提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学生在学习时期遇到问题不能和老师及时的沟通,老师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这就会拉低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对于学生的反馈意见不够重视,教学工作的问题逐渐累积,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对于教材内容的依赖程度较大。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好与写作教学的衔接,未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价值。此外,其教学内容毫无新意可言,不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完全失去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阅读存在畏惧心理,认为生字词认读、文章结构与思想内涵分析等过程过于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较低。为此,教师应该将创新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为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实现对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与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引导学生转变对阅读的看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锻炼,构建高效化、趣味化的语文课堂,增强教学工作的生命力。
(二)创设阅读情境
为了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这也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途径。阅读情境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自主探索生活和语文的内在关系,以便实现阅读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在多元化和层次性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从而增强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在创设情境时,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等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为其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拓展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在教学阶段,老师要依据实际阅读的教学内容,拓展课外的阅读材料,这会让学生的理解及阅读能力变得更高,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量。选择一些极具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拓宽实际阅读范围,其课外书籍的选择性也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结合个年级学生所推荐的童话故事,控制好这阅读书籍的难度,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分析伟大人物的品质,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度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自己所感兴趣的句子语段等,这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四)加强问题引导
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交流互动当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也是创新阅读教学的关键措施。在问题引导下,能够实现对语文课堂的合理划分,确保教学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地效果。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踊跃回答问题,通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掌握阅读中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问题,注重对学生阅读学习潜能的激发。同时,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其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拓展阅读学习的深度。
(六)加强读写结合
写作与阅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积累不够因此存在畏惧写作的情况,而对于写作水平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提高写作水平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在写作教学中,阅读成为素材和思路来源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仿写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和风景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或者引用经典阅读中的优美语句。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通过写作学生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布局和思想感情。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比如:学习《蝴蝶》。“我捉住一只蝴蝶,正想放进本子里,春天竟然哭了,它说我失去了一根手指,我把蝴蝶放了,春天不在哭了。”通过这些优美的小诗在班里分享,班里掀起写诗的浪潮,而写作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措施,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对于创新阅读的认知程度不足,也会对教学工作的高效推进造成阻碍,无法充分发挥创新阅读的价值。为此,应该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拓展阅读范围、加强问题引导、加强读写结合等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工作的创新性,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华夏教师.2019(29):96.
[2]林实崇.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05):14.
[3]侯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