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贵州教育发展新路探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姚仁权
[导读] 教育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有积极作用。
        姚仁权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教育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有积极作用。缩小教育发展的差距,对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缩小贵州同东部沿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有重要意义。贵州教育发展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新路”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干预和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贵州教育发展新路。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教育发展   贵州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教育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办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身处西南腹地的贵州的教育,近年来,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同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关于走“贵州新路”和“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论述为根本遵循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贵州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贵州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贵州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上世纪90年代,贵州实行科教兴黔战略,有力助推了贵州教育发展的换挡升级;秉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近年来,贵州每年压缩行政经费5%~6%用于教育,“穷省也要办大教育”的在全省形成共识,支持教育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全省上下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贵州教育也得到了全国的支持,各方面力量汇聚。全国统一战线、西部志愿者、东部对口帮扶城市等,为贵州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第一,实行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贵州省的贵安新区和29个县(区)顺利通过了国家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检查,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贵州省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省份之一。目前,在全省城乡中小学,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随迁子女,“两免一补”和学生的人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可随学生流动携带。同时,我省持续从人员补充、师资稳定、培养提升上发力。贵州通过“特岗计划”补充近10万名教师。为了增强乡村教师活力,在职称晋升上向村小、教学点倾斜,将在乡镇以下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5年以上、获25年教龄荣誉证书等内容作为农村教师申报职称的业绩条件之一。此外,还不断对师资进行合理调配,在小规模学校,按照师生比与班生比相结合的方式配备教师,探索建立了教师“县聘校用”模式,加强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解决了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的问题。还实施了“乡村名师培养计划”,每年遴选300名省级乡村名师并设立工作室,搭建乡村名师成长平台。
        第二,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贵州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补齐短板。通过以贵州大学为主体,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在校生规模,增强本科学校能力;对高等学校进行“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服务能力;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培养高层次人才;构建公办民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充分利用贵州省数字化优势,积极发展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终身学习体系;所有高等学校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机会和资源;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乡村、学习型政府,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增加企业、政府和社区终身学习投入,建立终身学习激励机制。2016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见下图)。
        二、“人民为中心”视角下当前贵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财政拨款过多用于高等教育,就使得义务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教育公共资源投入的阶段分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在非义务教育中,高等学校所占比重较大,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降低了比重。而贵州省现在偏偏短缺的就是高质量的熟练技工。第二,从总体上说,义务教育占预算内教育事业和基建支出的构成还比较低。
        (二)教育城乡差距依然突出。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尽管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很多农村地区本来的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投入质量都不高。城乡之间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在教育投入的质量上差别也比较明显。例如,城市教师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质量。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走出贵州教育发展的新路
        (一)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更有质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努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公平是有质量的公平,质量是充分体现公平的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其核心是保障人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具有起点公平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收入待遇乃至社会成就的重要因素。实现教育公平,关键要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要重点审视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优化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改善社会公平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都能有机会创造出彩人生。
        (二)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省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在实践中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落实好新部署新要求,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对改革提出总体要求,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进一步扩大教育统筹权,再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构建公平、科学的教育体制机制,要着眼于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坚决破除有违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发挥基层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以制度保障教育公平,进而推动实现社会公平。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基本民生,迫切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教育结构性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制度活力,用制度盘活、布局好各类教育资源。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原则,推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优先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人群倾斜,全面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参考文献
        1.http://zgsc.china.com.cn/2018-12/03/content_40598901.html
        2.http://www.guizhou.gov.cn/xwdt/gzyw/201805/t20180509_1119008.html
        3.王炳林,郑丽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05):25-32+156.
        4.邹联克. 推动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N]. 贵州民族报,2021-06-11(A01).
        5.李慧.贵州新路的辩证思维[J].当代贵州,2015(31):22.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理论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20教育重要论述讲义(06)号。
[作者简介]姚仁权,男,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