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孙海涛
[导读] 高校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师们必须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切实增强教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孙海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110136
        摘要:高校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师们必须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切实增强教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深入的贯彻落实学校关于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各项会议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围绕着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时首先要对其内涵进行探究,才更容易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本文中针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研究讨论,相信可以对于高校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前言: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指出,教师既要重视实践工作的开展,也要重视理论研究能力的提升。因而,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1有效应对社会舆论的需要
        当下社会领域各种。思想文化思潮较为复杂,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大对我国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高校大学生需要面对非常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如2014年的“香港占中”非法集会活动,参与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年学生。西方国家抓住青年学生容易冲动的特点,煽动他们进行非法活动。面对复杂多样的各种信息,青年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和思考,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辨是非能力。因此,为有效应对社会舆论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教师亟待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学会分析、研判最新的时事政治,并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好政治立场。
        1.2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需要
        教育部相关文件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有明确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实践工作能力,还要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这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而提升科研能力是理论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核心素养。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了育人理念、心理知识、专业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科研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科研能力强,高校教师的实践工作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1.3促进同行有效交流的需要
        高校教师以实践工作为主,理论研究方面较薄弱。虽然平时工作都是一些繁杂的日常事务,难以撰写出高水平的理论创新科研论文,但实践工作中也有很多教育经验值得去提炼。此外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积累了很多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如能对其进行有效提炼和总结,就能形成实用的科研论文。来源于工作实践的论文,对同行会更有启发和借鉴价值。高校教师如果能以此作为科研抓手,会有助于高校间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
        2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
        2.1注重强化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意识
        高校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会对于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研态度,强化在科研方面的参与意识,根据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不断的加以巩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高校的发展规划来寻找自身的定位,从而更好的保证教育科研活动的质量。教师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对应的教育课题来进行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强化教育科研的意识,寻找到正确的科研方法,并且积极的参与教研活动,保证未来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加的高效。

高校教师应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策略完善,才能为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打造工作
        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如果高校教师身处于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工队伍中,相信可以会有更好的成长。因此,高校的领导者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加强调控工作。围绕着创造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科研能力较强的高校教师队伍而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积极作用,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教育科研平台,使得教师的科研策略和教学规划可以逐步的落实。学校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为教师们提供支持,使得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高校的专业设置往往围绕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而进行,同样在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应当如此,将更多的实验室、科研室、教研平台向教师开放,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而做出重要的实践保障,才能使得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科学的提升。高校应当注重和同类型、同层次的学校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活动,力争做到彼此的教师可以进行相互沟通和切磋,开展人才交流人文交流工作,鼓励教师们去合作学校进行游学以及教学活动。教师们会接触不同的备课模式、教研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教师而言是良好的契机,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做到趋利避害,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2.3加强课题研究工作,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参与更多的课题,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工作,进行课题式的研究,从而全方位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课题研究的要求相对较多,同时和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研究的关系相对密切。因而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收获。在参与课题研究时教师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其他的教师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遵从学校的课题研究安排,本着服务于学生的态度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根据课题研究小组的实际划分情况来分配自身的精力是教师的重要选项,在各个环节都要有所建树,才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例如,在参与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进一步的提高。在进行课题实验以及具体的研究活动中,教师会和其他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协调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操作水平会进一步的提高。在进行总结以及研讨活动时高校教师们会对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积极的巩固,通过课题研究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论文的形式来对于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检测。因此,中职学校应当立足于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培养要求,开展更多的课题规划以及课题实践研究活动,为更多的教师带来提高自我能力的机会,并且做好资金保障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教师在参与这些课题研究时要争取做到不脱离教学教研一线岗位,不脱离高校的学生,不脱离自身的实际水平和预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题任务,这可以使得教师自身教育科研能力顺利提升,对于下一阶段提升策略的不断落实发挥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发展的路径,对于打造现代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价值。除了理论研究之外,研究者还需要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的教科研现状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和适用性,为切实增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其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赵美霞,杨宁,田新强,杨虎威.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0-54.
        [2]殷炳元,李卫卫,陈心刚.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究”调研报告[J].学周刊,2018:18-19.
        [3]殷炳元.高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6-7.
        [4]张丽.高校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1):26-28.
        [5]唐文红.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7):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