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吴凤喜
[导读] 近年来,各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发生了多元性变化,但大部分学校以及教师仍然未意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吴凤喜
        观山湖区远大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近年来,各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发生了多元性变化,但大部分学校以及教师仍然未意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本文简述了培养生命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生命意识培养途径,从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及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所述的生命意识主要是指学生本人对不同生命的认识及看法,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不仅包括了对自身生命的珍惜与爱护,还包含了对日常生活中他人生命的珍爱以及对所有生命个体的尊重与爱护意识。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意识是对安全、死亡、生存等加以高度重视的意识,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
        1、小学语文中培养生命意识的必要性
        阅读活动的开展可称之为师生于阅读材料间的灵魂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感悟能力、价值观等都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而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对这些都有着有利影响。同时,培养生命意识还能反作用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1.1拓展阅读知识储备
        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接触阅读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其教学内容及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影响深远,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阅读时存在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的现象。而在培养小学生生命意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认识不同领域的知识,扩大小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生命意识时,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与了解使他们在阅读相关文本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其语文阅读水平。
        1.2提高对生命的感悟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对生命的认知较弱,而小学阅读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能力,还能促进其思维的活跃,养成独立思考、善于观察探索的习惯,从而反作用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因为教师所选的语文阅读文本大多为从古至今国内外优秀且具有一定启发性的名篇,这些名篇不仅包含了广大优秀创作者情感与志向的表达,还有许多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理及真谛。如在《黄继光》一文中,字里行间都体现着黄继光的奉献精神,学生在阅读时能通过自身的认知感悟能力从中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生命的伟大以及具有尊严的重要性,而显然具有生命意识的学生感受到的将更强烈。
        1.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写作水平
        近年来,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学生抑郁自我伤害的年龄越来越小,因此在语文阅读中融入生命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帮助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其他学科及语文字词、拼音方面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可行性较小,而阅读和写作便成了小学生命意识培养的重要领域。同时,学生的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间也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生命意识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途径
        2.1双向强化学生与教师的生命意识,珍爱生命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双向强化师生的生命意识。一方面老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自身具有较强的生命意识,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多进行阅读、了解应培养怎样的生命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另一方面,在开展阅读教育时,教师应强化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此外,在进行亲情教育时,也可适当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白生命来之不易。
        2.2选择合适的生命教学手段,感悟生命
        教师在进行生命意识培养时应注意选择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首先,可利用情景创设来引入生命意识培养课题。如在进行生命教育类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先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并发动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上将阅读文本中的片段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有身处故事情境中的感觉,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此情境创设下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故事中人物对生命的态度等内容。其次,让学生走进阅读文本,深入品读感悟生命的珍贵及规律,不同的生命体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体现,但无论如何变化生命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发现规律才能更好的感悟生命。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小青蛙》时,可从生命意识培养角度适当丰富教学内容。《小青蛙》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内容较短,但在进行文章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青蛙从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的成长都有着不同阶段的。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课余生活中感受生命,以此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课外阅读文本,使小学生的阅读文本不再局限于课本。如《小草》,文中对暴雨后小草的描述是奄奄一息,歪歪斜斜,但它们并没有就此倒下,反而在暴雨后挺直了腰,蓬勃生长。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小草在饱受风雨摧残后依然坚强的活着有着怎样的精神?渺小的小草尚且有这么强的生命力那我们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生命意识?最终引出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及不开心的事情都应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2.3选取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阅读素材,找寻生命
        阅读教学需要与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他们具有简单单纯的思维特征,脱离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阅读文本他们在阅读时会感觉到有较大的难度,从而阻碍生命意识的培养。因此,要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阅读素材中去找寻生命的踪迹,从而使他们读懂一篇又一篇生命“画卷”。生命意识很大程度上都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篇与生命相关的阅读文本都如同一幅画卷一样,描绘着生命的可贵,不同的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别具风格的生命感悟。通过欣赏这些与儿童生活相关的“画卷”,学生可以从中找寻生命,并将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寻找生命的足迹,并在此基础上爱护生命、尊重生命。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对扩大学生拓展生命方面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感悟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等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生命意识的培养还对提高小学生阅读及写作水平也有较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重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多方面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强化生命意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选择与之贴近的阅读文本,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智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2]刘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何雁飞. 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吴金燕. 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