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左娅
[导读]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受到了极大关注,而随着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也悄然走进高校图书馆。
        左娅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安宁市 650304
        摘要: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受到了极大关注,而随着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也悄然走进高校图书馆。为了使图书馆管理建设更加智能化,很多高校正在让传统图书馆走向智慧图书馆。本文将从当前图书馆智能化的概况出发,阐述图书馆智能化的表现,对图书馆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建构出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对馆内文献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并向众多校内师生提供智能化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
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技术在满足广大读者查阅与阅读需求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创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本文重点探讨大数据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应用相关问题。
1.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
        图书馆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需要通过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近年来,高校不断提高了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视程度,现阶段,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多数高校借助信息技术将服务运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开设了图书馆公众号,为广大师生查找书籍等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高校不同专业书籍的数量较多,涉及到各个知识文化领域的书籍更多,以往教师与学生在需要借阅书籍时都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导致在查找书籍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同时,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通常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工作中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将服务运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后,教师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不同的专业需求,在公众号中查找书籍并能够看到书籍的借阅情况,之后通过公众号实现书籍的借阅,极大地节省了查找和借阅书籍的时间。而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能够运用公众号准确获取书籍的相关信息和借阅情况,并通过线上提醒超过借阅时间的学生及时归还书籍,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2.1服务人才智慧化,提供人才保障
        智慧图书馆中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动力,人才的综合素养决定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最终成效。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人才保障,若人才能力不足、服务态度不好、综合素养较差等,读者将得不到贴心的服务,极易因智慧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态度和能力而放弃图书馆。因此在信息时代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即为服务人才的智慧化。智慧图书馆服务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基本的学习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终身学习态度,能及时捕捉图书资料最新动态,为读者提供相关咨询;强烈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能及时了解读者需要;高质量的服务态度,能使读者如沐春风。二是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即图书馆馆员需要充分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图书馆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整理技术,掌握网络设备调控和用户定位等技术,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更贴心、更精致、更新颖、更个性的阅读服务,全面推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2.2以智慧服务为核心,打造智能平台
        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开放,互联以及扩展性,能够实现多种服务形态的融合。1.平台在定位,通过智能技术的方式保证读者所获取的文献以及图书包括知识等质量的优越,以此来巩固高校图书馆作为之息资源互动共享中心的地位。

2.针对平台体量的升级。主要形式是通过人和物互联打造具有人本智能化的阅读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单体馆服务形式,而是演变为集群式的服务模式,打造具有更加丰富功能内容的智能服务平台。3.在平台外延方面的拓展。将智慧图书馆接入智慧城市系统中,实现平台服务内容的完善,同时也能够针对业务以及服务流程进行融合和重构,从而从长远角度构建大图书馆的格局,保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参与到智慧图书馆,丰富多元服务体系,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2.3创新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涉及到比较多的细节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阅读服务需要需要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人员来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内容。第一,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读者的服务培训。图书馆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组织开展读者培训活动,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为其提供独有的阅读服务资源。高校图书馆组织的读者培训活动类型包含网上培训、线上读者沙龙、带领参观、查询实践培训等。第二,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热情接待来图书馆咨询的人,而且还需要注重寻找图书馆的读者,借助图书馆将潜在的读者、隐性的读者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图书馆使用者,并在他们使用图书的时候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图书馆的应用价值。第三,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形式来为读者提供便捷化的服务,比如可以引导读者通过借书终端、网络办理等方式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2.4网络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及时准确捕捉到满足读者需求的信息是提升信息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这实际上是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到读者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来,与读者一起完成信息的读取。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与读者服务研究》一书中作者将“创客理念”引入到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来,主张改变以往围绕书、刊的服务方式,以读者为中心,管理人员与读者一起“头脑风暴”,如创建为高校提供专业服务的“学科馆员制度”、积极为不同类型的读者搭建桥梁与提供空间、积极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等,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参与读者信息获取的有效形式[1]。
        2.5注重社会核心功能,挖掘深层次应急咨询服务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及信息服务中心,在面向突发事件的应急参考咨询服务方面,在提升公众信息素养(尤其是卫生、健康、安全、科普等方面的知识宣传),以及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信息服务方面,应发挥核心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图书馆可基于原有卫生、健康等信息资源,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应急知识宣传及培训、编制应急防控手册,提供“预防性信息”。这不仅可提升公众的科学信息素养,也可作为图书馆文化培训、社会宣传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突发事件爆发后,图书馆应把重点服务对象转为相关应急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具体的专题咨询服务,并开通馆内各类资源的临时访问权限,必要时邀请心理、医学、法律等有关专家参与应急信息咨询服务[2]。
结束语
        我们相信,高校图书馆体系化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社会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将迎来高校图书馆事业又一轮大发展,必将开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我们期待再创辉煌,为高校图书馆事业提供更多的先进经验[3]。
参考文献:
[1]谢佳林.构建智慧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2021(14):136-137.
[2]杨秀清.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09):170-171.
[3]苗启慧.读者信息服务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J].陕西档案,2021(02):35-36+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