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通过对“1+X”证书制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研究,阐述目前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依托现有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专业与“1+X”实训基地试点,探索“1+X”证书制度下实训基地教学改革模式,带动专业内涵建设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实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1 年校级人才培养改革重点项目:基于课证融通的“1 +X”制度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以经管学院专业群“1+X”证书为例(ZD2021 -01)2020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阶段成果,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索;
作者简介:徐林(1981- ),男,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一、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工作由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由评价组织负责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证书资源开发,由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实施。1+X证书是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毕业学生技能水平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与市场需求,是该专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
1+X证书制度启动后,通过考取“网店运营推广”、“电子商务客服”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从而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二、“1+X”证书制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研究
(一)传统的教学标准无法适应“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支撑教学标准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很多高职院校离教学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而“1+X”证书制度对实训条件的要求会更高,如果没有深度的校企合作“1+X”证书制度很难顺利开展。其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1+X”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最后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不科学现象。只有充分地调动各方教学资源,将日常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融合,才能使“1+X”证书制度得以顺利开展。以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生产性实训,突出体现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二)传统师资队伍建设无法适应“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起步较晚,很多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岗过来的,真正的从事互联网工作经验的教师更少,而电子商务又是一个发展快速的行业,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必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职业技能,了解专业教学标准,并且对“1+X”证书制度相关理念较为熟悉的教师队伍。
作为深度校企合作的晓庄学院,拥有具备一线互联网经验的技能专家,将他们派送到课堂进行教学指导,将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安排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
三、传统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电子商务专业的模块包括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几个板块,在上述板块的基础上,又细化出了网店运营、网店客服、网店推广、网店美工、前端Web开发等对应模块。而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完全胜任相关岗位要求,进入企业后,企业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之提供培训,这一问题显示,在高职院校的育人体系上,校企合作的深度还不够,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有限。
(二)专业教学倾向严重
在高职电子商务教学中,还存在普教化、技能化两种极端倾向,普教化即只关注考试课程内容,忽视了技能型课程,部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上,也大多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在技能倾向上,过于关注技能大赛项目,在课程设置上,也是更多关注技能内容,忽视了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完善性。
四、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一)在“1+X”证书制度导向下,以课证融通和课程思政为契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课证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契机,将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所要求的标准和相关行业职业鉴定标准纳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1+X证书制度导向下的教学与职业的高度融合,无缝对接,学生通过多样化、形式、多举措的知识加技能学习,从而可以顺利在毕业的时候拿到双证书,快速应企业的工作流程。
(二)在“1+X”证书制度导向下,以技能大赛为助力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模式里结合大赛内容,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电子商务大赛赛项内容正是训练和提高在校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评的目的,同时也是在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教学和技能双方面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目的。
(三)在“1+X”证书制度导向下,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为前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学校与企业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校企双方顶协同育人顶层保障制度设计,落实到校企双方具体责任人实施层面。精准结合企业需要规划专业建设;聘请企业有经验技术能力强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及实践指导,学校安排相关的专业教师入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校应该具体落实细化企业方面的学习工作,组织实施进行课堂教学建设,学校应着眼于企业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深度挖掘企业协同育人的利益驱动点,保证企业可以全场参与育人,深度进行专业融入。
(四)在“1+X”证书制度导向下,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制度,多层次、多结构、多元化丰富培训培养的形式,积极开展分方向、分类别的双师资格培训,造就电子商务专业能工巧匠的教学大师和专业前沿实践领军教师人才。争取各种资源和条件支持教师赴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累丰富的动手实践经验,不间断地引进和邀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专家、大师、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进校园手把手帮助一线授课教师进行实践授课能力提升,为学校专业双师教师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2]程舒通.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2)
[3]刘 阳,高树平.新时代1+X 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与实现条件[J].教育与职业,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