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铭华
广州市百海职业培训学校广东省广州市:511400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在“各地要建立职业培训项目管理制度”要求的引领下,随着培训活动的不断深入,项目制成为职业培训体系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影响并重塑着中央与地方制度安排的同时,诱发了各层次上相应的政府行为,逐渐成为认识国家治理运作和政府行为的一个新的维度。职业培训作为一种跨界合作才可完成的有组织的专门训练活动,实行现代体系治理,系统性、开放性是关键。系统性体现在结构要完整,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要完善,培训各要素要全面、互补和良性结合;开放性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维度是职业培训要与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另一个维度是要建立政(政府)产(行业企业)学(职业学校)研(教科研)社(社会培训组织)协作联动机制,两维互补方可破解跨界合作难题。
关键词:职业培训;能力、内涵;质量提升策略
引言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较高,需要人才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储备。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不断为人才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增强人才竞争力,确保人才能够在工作中更加出色,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出类拔萃。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培训具有增强能力、提高水平的作用,使自己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技能鉴定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作为人才考核的标准、人才职业能力的基础验证,也是人才进入职业岗位的依据标准。人才通过技能测试获得相关的资格认证和就业机会,这体现了技能鉴定的重要性。
1职业培训环境分析
1.1产业发展环境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新产业不断涌现,对新职业、新技能的培训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人社部又组织专家严格按照新职业评审标准论证,初步确定关于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新职业工种的认定公示,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再次明确职业培训新项目、新内容要更加贴合当今社会需求、岗位实际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1.2人力资源市场环境
从人力资源市场发布的岗位用工需求来看,对掌握新职业、新技能人员的岗位需求有着巨幅增长,甚至供不应求,这也是造成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一个节点。针对当前求职者应聘工作岗位须持证上岗的要求来看,拥有新职业、新技能或多项职业技能的复合型求职者无疑是最受企业欢迎和需要的。
1.3职业教育环境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来看,已经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推行。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大幅增加职业培训机构数量,多部门开展职业培训,相关部门也加大对职业培训质量督导,同时积极引导大众参与到终身职业学习中来。当今社会,新事物、新需求不断涌现,各学科、各工种都在推陈出新,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度以及对职业技能的学习意识、需求与热情有增无减,营造了良好的职业学习环境。
2职业培训能力、内涵及质量提升策略
2.1建设“混编互聘+循环流动”的培训师资队伍
由于企业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来支撑职工培训,可借助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技术前沿,培训体系健全,育人方式和理念先进等优势为职工开展培训。依托产业学院,探索“企业专家柔性引进”、“学校教师企业兼职”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学校与企业合力打造“技能大师工作站”,在产业视野、工程应用、技术创新、教学能力四个方面展开培训教师队伍共建。通过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混编互聘,联合授课,联合指导。
教师团队内部进行循环流动,高职院校定期将教师送进企业上岗参与生产,让教师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环节与技术要求,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2.2提高考核人员的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影响考核的结果,只有提高团队的素质,才能够发挥职业技能鉴定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鉴定环境,给予相关人才获取证书的便捷条件,帮助人才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所长。特别是在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大、质量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职业技能鉴定团队人员提升其综合素质,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变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当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标准、提高考核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加强对考核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确保鉴定结果真实可靠。例如,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也应当加强队伍的管理建设,完善人员聘用机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跟上时代的发展,迎合时代潮流,高效学习,提升自身水平。
2.3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
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明确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在这一理念下,企业管理者应认清人才的现实意义,将建设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流程,进一步加大对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企业通过科学的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获取高素质的人才。对此,企业要在业务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对员工工作意识的培养,让员工意识到其工作一方面是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开展岗位工作,并运用良好的业务技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2.4创业培训政策
创业培训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人社部网络创业培训,另一种是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简称SIYB培训)。该培训作用有三方面:一是为创业人员提供能力支持,即通过培训使其获得创业知识与技能,拥有创办和改善企业的基本能力;二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采取小额贷款的方式,帮助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三是为创业者提供后续服务等系统支持。
2.5培训评价的专业化
职业培训所涉及的培养训练活动,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级在于“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模式,这对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化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培训项目制治理的关键一环。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项目本身具有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决定了其更有优势、更有条件健全相关机制,实现第三方评价。为此,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和治理一定要有重构的思考,既要借鉴具有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更要进行辩证的兼容并蓄的制度创新,聚焦公平、价值和内容三大重点靶向发力。要充分运用项目制度发生机制,推动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主要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运行机制,构建政府管理,企校、社会组织举办培训,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第三方评价的模式。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培训质量较差的培训机构一经核实即取消其培训资质。逐步形成政策引领、项目管制、评价监督的制度环境,扫除职业培训现代化发展的机制性障碍。
结语
市场竞争不断加大,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逐渐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规范化、统一化,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的鉴定技术,使得人才的专业技能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拓展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聪,李焱.高职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意义、难点与推进之策[J].成人教育,2020,40(07):63-68.
[2]古翠凤,詹丽丽.校企合作的员工培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03):68-72.
[3]鲍计国.建立产业学院的必要性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0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