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婕
北京市商业学校
2020 年 12 月 18 日,中宣部、教育部颁布《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 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 创新中提高。……在学习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时期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中,这就需要中职教师着手探索与实践。下面我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程序设计入门为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实践思政教学的。
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思政内涵,设立每门课的总体思政目标以及每堂课的具体思政目标,根据目标在实际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政元素从而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程序设计入门部分设置了以下几个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Python 代码非常简单,上手非常容易,Python 的语法非常清晰,它甚至不是一种格式自由的语言。例如,它要求 if 语句的下一行必须向右缩进,否则不能通过编译。在关于概念的定义和语法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主要是因为规则、概念是严格按照定义和规定进行执行的。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Python标识符的定义中Python 中的标识符是区分大小写的。
2)标识符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但不能以数字开头。
3)python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用缩进来写模块。缩进的空白数量是可变的,但是所有代码块语句必须包含相同的缩进空白数量,这个必须严格执行。
另外,在实例方面选取一些实用案例,比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从中也内化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加强敬畏生命的认知,从而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python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完示例任务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需要设置拓展任务来夯实所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主动思考、认真分析,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拓展任务。这些课程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进行循环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在讲解求前一百个数的和的示例中,具体讲解了初值、终值、步长的含义,之后,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分别求出前一百的奇数和和偶数和。这样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基本都会考虑使用初值为1,终值为100,步长为2求出前一百的奇数和;使用初值为2,终值为100,步长为2求出前二百的偶数和。这样学生会通过独立思考,更好的理解在不同的例子中,初值、终值、和步长的设置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启发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运用,采用if与for循环的结合,判断每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取余的方法,如果余数为一,则为奇数,将该数加到奇数和里,反之如果余数为2则加到偶数和里,可以更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3、内化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意识。
在编程过程中,讲究语法、拼写及逻辑运行全部正确,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在任何部分的一丁点错误,都会导致最终的运行结果无法正确出示。在程序设计入门部分开始之初,学生们问题连连,总会举手示意软件报错,得不到预定的结果这样的问题。
比如教师在讲解完前求100个数的和的程序内容之后,学生进行自行编写输出运算结果。有的同学提出:运行的结果每一行输出一次结果。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检查逻辑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检查,发现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把输出放到循环里了,所以每加一个值输出一次,结果求前一百个数,就变成了分别求前1个数的和、前2个数的和........前100个数的和,系统输出了100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4、增加当前热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荣辱感和集体责任感。
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当前的社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荣辱感和集体责任感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消除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以当今社会的发展热点为主题,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感。
在讲解输出格式时,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为主题,输出“共和国勋章”和“人民英雄”获得者的名单。通过这个实例,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爱国意识,使其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二、改进授课方法,实现思政目标
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学生在这一节课中能够学习并熟练掌握多少内容。丰富课堂形式能够对课堂内容提出个性化的方案,以提升课堂效率、保证课堂质量,最终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
1)在学习过程中多采用分组形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针对难度稍高的课堂任务,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学会团队合作又可以倾听他人的想法。比如教师在布置关于计算器的任务时,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任务需求分析、代码编写、成果汇报,这样小组在完成任务之前,就会做一个简单的分工,比如根据小组会议整理需求分析,根据代码运行结果进行成果汇报。而在编写过程中也会遇到代码调试不通的问题,这时小组成员间就会互帮互助,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鼓励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自主探究,做好预习,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内容,一方面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的方式会对这一学科感受更加深刻,也就容易激发起对本学科的兴趣,以兴趣作为驱动,顺利掌握课堂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思考,这样在正式上课时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呈现出来,比“一味的讲”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国家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在日常教学中确立好思政目标,规划好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职业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荆筱槐.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究[J].辽 宁 师 专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21(2) 28-31.
2.刘 青.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 实践 探索 改革,2021:P126~127
3.王娟.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21(1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