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阅读,可“悦读”----借《骆驼祥子》谈指导整本书阅读的小技法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梁海英
[导读] 整本书阅读是目前统编教材的教学趋势,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也成了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教学难题。
        梁海英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明阳第二初级中学    530226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目前统编教材的教学趋势,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也成了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教学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面临的诸多困难,然后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了几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小技法:直观导入法,情节串联法,人物关联法,主题归纳法。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教学;直观;情节;人物;主题。
        随着统编教材在全国推广,教材中的名著阅读份量也比之前的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有所增加。每学期的期末测评,考查“名著阅读”部分的分值也在不断地增加。要想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考分,海量阅读势在必行。整本书阅读则是海量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阅读方法。
        然而,目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教师的阅读素养亟待改善。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电子阅读成为了一种时尚。它方便、快捷、环保,是大多数人追棒的阅读方式。这其中也包括很多一线教师。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书的内容没有变,但人读书时的心境是不同的。当我们的手上捧的是一本书时,我们会很享受这一读书的过程,细细的品味;在网上读,虽然精彩程度不减,但内心也许会变得浮躁,我们只想着快点把书读完,快点知道结局,而忘了去理解文章的真谛。教师本身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拿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其次,学生的阅读状况普遍堪忧。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内卷化(网络流行词,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也感染到孩子们的身上。从幼儿开始,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充斥着孩子们的成长过程,“阅读”却很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久而久之,他们对阅读有一种陌生感,甚至产生了“阅读障碍”。他们进行片段尚且困难,又怎么能进行整本书阅读?
        第三,课程与教学设计无从下手。就现有的教学参考材料来看,阅读教学指导之类的教参莨莠不齐,也很短缺。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会、自己积累,没有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学校的教学课程设计也漠视阅读课,学生没有专门的阅读课,课外阅读几乎不存在。
        第四,缺乏合理有效的阅读评测。教师没有可操作的阅读教学设计,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也无法合理有效的评测学生的阅读效果,而是被各类考题牵着鼻子走,把一本书拆分得七零八落,学生的“阅读”也是七零八落。
        鉴于以上几点,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进行巧阅读,最终达到“悦读”,是急需语文教师们探索的道路。
        《骆驼祥子》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名著阅读推荐书目。以下是我指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一书时,积累下来的关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几点体会。
        一、直观导入法
        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我们可以借助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先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初步印象。这个直观的方式即是观影活动。观影,其实也是一种阅读。但很多人更喜欢观影。因为观影更容易作用于感官,更容易带来某种气氛,这是读书所不具备的。对于大部分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观影,则是比较有效的阅读前奏。随着电影业在中国的发展,许多影业人把目光投到了一些名家名作上,把这些名家名作以光影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这个故事对于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来说,光靠阅读是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的。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先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他们观看由著名导演凌子风于1982年改编的,由张丰毅、斯琴高娃主演的同名电影《骆驼祥子》。观影结束后,马上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影体验,写一篇观后感《我眼中的“骆驼祥子”》。从学生的习作当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各色“祥子”,傻气、不争气、自私等,但更多的孩子自觉的分析了祥子的悲剧的源头。

虽然孩子们的理解还比较流于表面,但“直观导入法”的效果已经初步见效。
        统编教材中需要学生阅读的名著基本属于反映一个特定时代风貌的作品,书中所描写的那些时代离孩子们已经很远了,单靠他们的阅读能力来要求他们体会那个遥远时代的人、事、物,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我认为借助“直观导入法”来开启整本书阅读之旅是一个比较有实效性的方式。
二、情节串联法
        这是运用类似于串项链的方式,把故事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事件用一条线串联起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其他故事情节勾联进来,整本书的内容就会像一张心电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骆驼祥子》一书,故事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经历了“三起三落”而展开叙述的。我们把这条主线和绕着这条主线出现的支线—三起三落,串联起来:十八岁到北平—成为一流车夫—攒钱买第一辆车(一起)—被拉去充军,车被抢(一落)—牵走大兵的骆驼,换三十五块大洋—难忍杨太太无理、吝啬,怒辞杨宅—后到曹家拉包月,为第二次买车赚钱(二起)—曹家遇险,所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二落)—被迫与虎妞结婚——用虎妞的钱再次买了车(三起)—虎妞难产而死,卖车葬妻(三落)—承诺小福子,混好了找她—得知小福子自杀,变为行尸走肉。
        情节串联法可以在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后,抓住主线,像花生似的,把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全部牵连出来,有条理,不疏漏,易把握。
三、人物辐射法
        学生初步了解内容之后,把握中心人物,然后绕着这个中心人物,辐射出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他的命运是全书的中心线索。作品中的所有其他人物,都是因祥子而存在。绕着祥子,我们可以按主次顺序,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或性格分类等,把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关联辐射:虎妞—刘四爷(父女关系,对祥子的命运产生了直接影响);曹先生—高妈(主仆关系,都很关心祥子);孙侦探—杨太太及夏太太(都给祥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小福子—二强子(父女关系,对祥子的命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老马、小马—众车夫(同属最低层劳动人民,是祥子命运的缩影)。
        把整书中的人物以这样的方式辐射出来,再结合人物,把发生在每一组人物身上的故事一一陈述出来,最终达到把握整本书内容的目的。
        四、主题归纳法
        理清书中人物,分析各类人物命运之后,万宗归一,把文章主题归纳出来,即是主题归纳法。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在作者笔下较为温情的,无论是祥子,还是小福子,抑或曹先生,他们都有善良的一面,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但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的、热爱生活的劳动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过上安稳的日子。但这个在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却一次一次的受到那个黑暗的、苦难的“吃人”社会的打压,最终向命运屈服了。
        小福子,美丽、善良、要强、勤俭而又身世可悲的一个女子,先是被烂喝的父亲卖给一个军官,后面被抛弃,不忍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卖身的道路,曾有因虎妞死后,想和祥子一起生活的美好希望,却被祥子拒绝,最后进了“白房子”,不堪折磨,上吊自杀了。这又是一个被那个黑暗的社会吃掉了的“好人”。再有曹先生,他是属于比较幸运的“好人”,有不错工作,不错的地位,不错的家境,也有一颗善良的心。却因思想比较激进,不愿为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阮明)开绿灯而受到诬陷,不得不外逃避风头。
        结合这三个人物的命运,我们可以归纳出小说的主题:揭露了把祥子这类“好人”逼进堕落深渊的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也说明了仅靠个人奋斗摆脱贫穷是行不通的。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文学样式。我们通过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中各色人物形象,然后运用“主题归纳法”,可以比较快速、准确提炼出小说的主题,达到轻松阅读整本书的目的。
        以上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几种关于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小技法。这些技法切入口较小,可操作性较强。能够引导学生巧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悦读”的体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